美文网首页文史赏析古今中外
155.学习苏轼的《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155.学习苏轼的《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作者: 山水凡夫 | 来源:发表于2023-12-03 19:51 被阅读0次

【词作原文】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作于盱眙。同时所作两首,此选其第一首。

唐宋时浴室多设在禅寺内。作者此时自黄州迁汝州,途经泗州,浴于雍熙塔下,所以用人与澡浴有关的佛典禅语。

词序虽云“戏作”,字外却有深意存焉,其中关键的是“无垢”二字。“无垢”是佛家常用术语,比喻一切本来清净。这一术语在禅家语录中运用很广,如《五灯会元》卷四《龟山智真禅师》:“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

又卷一六《慧林若冲禅师》:“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都是其例。作者颇爱使用这一术语,如《宿海会寺》诗:“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尘洗更轻。”《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居士无尘堪洗沐,道人有句借宣扬。”

无不是在比喻自己秉性自洁,所蒙罪责不过他人强加于身,表达的思想情绪与“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并无二致的。

如果了解作此词时,作者刚刚结束五年的贬黄生活,但仍奔波于新的谪途,我们就不难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了。 通常认为,诗词宜参禅味、用禅理,不宜作禅语。

其实不能一概而论。王安石《望江南·归依三宝赞》词云:“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以词说法,了无余蕴。

而此词则不然。虽然意出禅偈,形象不优美,亦无甚诗意,却自有其思想价值与意义,这两首词史上较早出现的禅语词,是不能等而视之的。

相关文章

  • 如梦令 水垢何曾相受 苏轼

    珠玉会因蒙尘而难见其光亮,千里马也常常辱没于奴隶人之手。所以万物经历世间,便极易受俗尘影响。佛教中有“无垢”的说法...

  • 【云山随诵之55】苏轼《如梦令》

    如梦令 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资料

    《如梦令》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如梦,如梦,如梦令

    收听地址: 【诗词】 1.如梦令 宋·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居...

  • 有关痛痒

    如梦令 (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 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 轻手,轻手。 居士本来无垢。 连涂两天...

  • 今日份练字打卡—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调任汝...

  • 诗摘

    0.如梦令 苏轼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1.从前慢 木...

  • 如梦令(二首)(宋、苏轼)

    《中国诗歌集》CJA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自净方能洗...

  • 诗词|学习笔记|《如梦令》的写法

    《如梦令》词牌简介: 《如梦令》词牌,宋苏轼词注: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大概...

  • 如梦令

    《如梦令》宋苏轼词注: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55.学习苏轼的《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ozx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