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讲究忠义的国家。忠和义是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美好优秀品质。
所谓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有恩报效。
今天讲的是一个北宗太宗时期义仆的故事。
这个义仆叫赵延嗣。是当时一个叫赵邻几的文化人的老仆人。
这个赵邻几很不幸,本来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型人才,出书,然后出名是很正常的事。他因为才华被太宗赏识,封了个知制诰的官,就是起草政府文书和诏令的,挺重要的职务啦,可惜没干多久就死在任上,而更不幸的是他的儿子赵东之,一个和老爹一样有才华的人,已先于他死在边疆。
也许是唯一的男丁先离开人世加速了赵邻几的死亡,总之,男人都死了,可老赵还留下了三个幼女,史料没提到他老婆,或许改嫁是摆脱穷困无田无宅生活的唯一途径,又或许她也先离开了人间。总之,这三个赵氏孤女可怜,很可怜。
不幸中又万幸的是赵家还有一个老仆人叫赵延嗣,看,连姓都和主人一样,估计不是有亲戚关系就是家生子,反正和赵家很铁的那种。
赵延嗣在老赵家待了许多年,一直陪伴侍候赵邻几,此时赵家败落,因为一个义字,不忍离去,他选择了留下来,去承担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从此以后,他辛苦在外面打工挣钱,应该是非常辛苦吧,毕竟放在现代养活三个女孩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他因为要避嫌,没有住在赵家了,只定期去送衣食,就这么坚持了十余年,赵家的三个女孩都长大了。
在古代,其实现代也一样,女孩说个好婆家是很重要的。
赵延嗣又愁起了女孩们的亲事。思虑再三之后,他动身去了京城,去拜访赵邻几的旧时好友,翰林宋白和侍郎杨徽之,他见到他们放声大哭,诉说老赵家的孤苦可怜,其实又何尝不是哭自己这些年的艰辛?
这二位当官的非常吃惊同时又感到很羞愧,作为老赵的好朋友,自己做着官,不愁吃穿用度的,对好朋友的遗孤不管不问的,还不如这个老仆人,和他比差远了。
于是他们开始努力了,他们把赵氏三姐妹接到了京城,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给她们挑选好人家嫁过去,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至此,赵延嗣已完成心愿,该功成身退了。
他谢绝所有人的挽留,回老家养老去了。
这是石守道先生为他立传,我们才知道的他的故事。
不禁感慨良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