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018年
整理:理丠

譬夫天地未判,「混沌」①而已;
混沌既鉴,始分「阴阳」②。
轻清上浮者为天,重浊下凝者为地。
得阴阳二气之中者为人,三才具而万物生。
故乩圈圆而取象于天,「乩盘」③方而法象于地,中则假手于人。
为备三才,然取于人者非人也,实取其人之祖炁而已。
「祖炁」④乃人身先天本,纯阳之象。
其中妙理,有难以尽言者;其间妙运,似有若无者。
恍恍忽忽,杳杳冥冥。
不到斯境,何能知其中之妙理妙运。
凡人之肢体百骸,有闻有见,竟属后天纯阴之气。
生等学是学者,宜究其本察其源,弃尽纯阴之气,牢固纯阳。
不但由勉而安,由渐而常,且能通乎其灵者。
通灵者,如登极高之境,所见者自然宽广,所近者皆属清高。

诚如此不但精于乩学,而实为儒宗养性之一捷径也。
譬之层楼有九,不至其顶焉能见其风景之前盛。
惟登初层者,易而「郄」⑤难。
难者非难于学,实难于人。
原夫此境,常有「魔魍」⑥倾扰。
魔者非真有其魔,即人心中之魔。
故魔与神,离乎一线之间。
神者非真有其神,即人心中之神,但能「凝神」⑦。
则神因之凭依,而文华出焉。
初学是学,须务返还,而刻刻防魔,魔自消而神自存。
返者返其本色,还者还其源也。
更明祖气,祖气即纯阳,纯阳者先天之本也。
纯阴者,一本之万殊也。
学是学者,辨别先天后天之气,分明阴阳;
炼成「九九」⑧,归于「大极」⑨。
到那时自然而然矣。
注
①「混沌」:传说中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②「阴阳」:中国古代文明中对蕴藏在自然规则背后、推动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基础因素的描述,是各种事物孕育、发展、成熟、衰退直至消亡的原动力,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③「乩盘」:扶乩所用的沙盘。扶乩,中国民间信仰的一种占卜方法。一般是在架子上吊一根棍儿,两个人扶着架子,棍儿就在沙盘上画出字句来作为神的指示。
④「祖炁」:祖气。“炁”同“气”,能量。元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⑤「郄」:古同“郄”,也作“隙”,孔隙,裂缝。
⑥「魔魍」:魔鬼。
⑦「凝神」:聚精会神。
⑧「九九」:归除、还原。九九归一,比喻转来转去最后又还原,周而复始、归根结底的意思;一种螺旋式前进发展的运动过程,体现了人类对一切事物发展认识的辩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⑨「大极」: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源的范畴。太初、原始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