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赵里河村
黎青屏
人说王莽撵刘秀,刘秀跑到黄河岸边,道路崎岖狭窄,行走艰难。正在踌躇莫展时,鸟儿从头顶上飞过,边飞边喊:朝里活,朝里活...于是一片十座村落组成的聚合取名朝里活,当地方言赵与朝都能读zhao,活和河都能读huo,朝里活,朝里活,时间长了朝里活成了赵里河,赵里河包含了11个自然村落,却没有一家姓赵。
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赵里河既靠山又靠水。11座自然村落坐南面北散布在山坡底部的凹陷处。脚下就是黄河蜿蜒东去。抬头看得见黄河的浪花翻滚,仄耳听得见黄河的波涛轰鸣。
经过开垦,村落上下左右是一层一层的梯田,软绵细腻的白绵土,适宜栽培黄土高原上所有能够栽培的作物,麦豆谷糜黍玉米花生棉花...

生计过得殷实一点的人家都喂养骡马,犁地,耙地,磨地,拉楼耩麦,往地里送粪,从地里驮回收获的粮食作物。
风雨剥蚀,村边的沟沟壑壑裸露出灰黄绿紫黑多种色彩的沙岩,这种地质发育往往伴生煤炭资源。 不经意间,埋藏浅显的煤炭就裸露出来了。沟壑崖畔,山坡到处是荆棘灌木,村人却不烧柴火,烧煤。
赶上骡马,驮一毛线布袋外加一滴搭的煤根,向南翻越山岭沟壑,跋涉三十里山路,到达张茅赶集赶会,卖掉煤根,换回所需生产生活物品,还有剩余,往往剩余的比花掉的多得多。于是,冬春农闲,人畜不闲。天天往外驮载卖煤,近到张茅,交口,菜园,宫前;远达灵宝,卢氏,洛宁。当天赶不回来,便是一日数日地奔波。回来少不了捎些稀缺的物产如大枣之类。
出产煤炭,还是油泽墨黑,坚硬耐烧的煤根,村落里的骡马驮载外销远远不能适应外界的需求,外面的骡马钻进山来驮载。煤炭常年开采,无法停歇下来。挖窑采煤是主要生计,耕种收获粮食作物成了副业。不断有人赶骡马进来驮煤,少不了要吃饭。村人开设饭铺,赶脚吆牲口的都是劳苦人家,饭铺里供应的也都是普通农家饭菜。
村落里屋舍随地形地势建造,青色瓦房,间杂券箍窑洞。或就地拣选石头或青砖砌墙,有的房墙垀圻夹心。少少几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顶房叙说着村落的闭塞,交通的困难,导致改革开放后,村落的蜕变比外边拖慢了半拍。当外边掀起一波又一波改善民居,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房,甚至楼房的时候,赵里河诸村落因为联系外界的道路不能通行运输车辆,建筑材料无法进村,就没能扒掉瓦房窑洞建造平房楼房。一条延伸7.5㎞落差m乡村公路蜿蜒爬上山顶,终于连通了王家后,乡下农民涌进城市务工经商求生计的浪潮携裹着赵里河村落里的青壮年舍乡离土。村落里具有民国及民国以前明清民居风格的瓦房窑洞挽过一朵袄领花,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了。随处可见的一株株国槐粗壮遒劲,树干腐朽着,枝丫干枯着,翠绿的新枝萌发着,生长着,发育着,解读着村落的久远与沧桑。最能勾陈历史沉淀的还是村落下方,黄河两岸石壁上人工挖凿的凹陷,那是黄河漕运时期,船只西上逆水行舟,纤夫们搭设栈桥拉纤留下的遗痕。早在夏朝开通南北崤岭古道陆路交通之前,人们假舟楫而至千里。赵里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