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明年上小学,为了给女儿打些基础,在今年给她报了语文和数学的学习班。从上课本身来说,因为培训机构和老师都能够贴合孩子实际的年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课堂也是寓教于乐的形式,因此女儿还是很喜欢去上课的,在周内也会很期待周末去上课。
但是每次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作业,需要在下次上课前完成。比如视频打卡读拼音,做一些书本上的题之类的。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跟妻子也体会到了经常在网上看到的那些段子和视频,陪孩子做作业,用很多次的真实情况来说,真的是一场战争啊!
举个小例子:老师教了几个拼音的拼读,女儿可能学了很多遍,都是学不会,或者是学了后面就忘了前面的。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且极容易发散。经常是教她念某个读音,虽然她嘴里念着,但是明显注意力已经跑神了,念了4~5遍之后,问她念的什么,她说不知道,或者是一会动橡皮,一会玩纸或者坐着坐着就躺下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往往开始还满怀信心要好好教孩子,到后面就怒火上来了,大声吼叫,开始敲桌子。有时甚至动手体罚了孩子。
体罚后往往出现两种结果:1.孩子的情绪被影响,更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2.孩子受到威胁,当下可能会服从。但是我发现,我对待她的语言暴力的方式会被她吸收。在随后的某一天,她会反过来用在我身上。比如在某个时刻,我加班回来晚,她跟我打电话会严肃的说,你必须XX时间回来,要是不回来,你给我小心着。或者你回来,我要打你10下。
以上,是对最近一段带孩子写作业的一些情景的回放,虽然也不是每次都鸡飞狗跳。但是总的来说,大多数时候,教到最后自己的情绪总会有点失控,耐心逐渐流失,声音也有点大。最后自己往往是很自责的,觉得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反思这个过程:有几个感想:
1.问题都出在父母的身上,孩子是个大脑和身体发育都未成熟的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难以掌握知识点的现象都是很自然的一个现象。反倒是父母,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其实是有问题的。
2.虽然看过了《正面管教》,《关键对话》,《非暴力沟通》。知道无条件的爱,知道温柔与坚定,知道谈话应该氛围先于内容。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表明,我还是只停留在知道的阶段,知道并不等于做到,看过一本书和真正掌握了这本书中间还差的很远。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知道与做到中间的地带,是人的本能,习惯,社会的惯性。即使现代人是站在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的肩上,但是在对于每个个体,在具体做决策的时候,依然会受动物的本能,人的本能和习惯,社会的惯性的影响,而无法做出最文明和理性的行动。
比如,看到孩子未按自己期望的方式做,或者别人反对我们的观点,人本能会发怒。这个时候,按照正确的方式是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并采取最合理的应对方式。但是像是情况通常不是这样,因为这样做是需要反本能,压制自己的动物性的。《思考快与慢》中讲到本能是人的第一反应,理性是人的第二反应。第一反应很快,是人的默认模式。而第二反应很慢。
人的本能,在很多时候,是有利于人类保存自身的。比如在办公室面对突然向外跑的人,我们第一反应也是先向外跑,而不是思考为什么向外跑。
但很多时候,本能也会让人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所以我们可以将本能分外好的本能和坏的本能。
最常见的坏的本能就是佛教讲的五毒“贪嗔痴慢疑”,比如贪,在原始社会,人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能吃的时候,贪吃点,储存能量,没问题。但是在现代,食物非常充足,面对食物、贪吃就会带来健康的问题。我在带孩子过程中,所犯的就是嗔的毒。
而要克制这些本能,首先是要对自己有所觉察。所以包括乔布斯、雷达里奥和樊登都在倡导正念,因为正念可能是最好的一种修炼自己对注意力和念头觉察的方式。
觉察之后,再次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觉察到自己的情绪,能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停顿几秒,再做回应,也就是《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中讲到的“在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着一段距离”。
从知道到做到,一个关键的步骤是做,不实践可能永远到不了。但只是做也不行,还需要反复的做。由于是反本能的,所以很多时候,即使我们做了,也还会多次的失败、反复、痛苦、自责。螺旋式上升是人学习的一个客观规律,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坚持、实践、再学习。。。很多次循环才能真正的学会一些道理,才能真正从知道到做到,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imag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