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接到一家新成立的国企集团的通知,请我去面谈。据说是某某领导推荐我去这家新成立的集团,经过多次沟通,确定本周一下午去面谈。
昨天面谈后,有一种白开水的味道,淡而无味。
同我面谈的是一家新成立国企集团的领导,他所分管的工作需要有我这样工作经历的人。面谈人以前在政府部门工作,处级公务员,年龄应在55岁左右,估计在混个四五年就退休了。
推荐人提醒我,面谈时要穿正装,可能平时我穿着比较休闲。好意难却,我临时在商场置办了一套正装,专拣特价款式,也花掉1000多大洋。很久没逛商场了,这个物价水平令我有点小小心疼。
按约定好的时间,我准时到达面谈的办公楼。面谈前,去了一趟卫生间,虽然没睡午觉,但是在镜中的自己显得端正有神。经过一番打造,个人形象一扫平时的随意。
面谈人之前详细研究过我的简历,他恭维我比较优秀。很久没去找工作了,刚开始,我还稍微有点紧张。但是,随着话题的深入,我放松了下来。
这个面谈人以前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不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然而,为了掩饰自己的一知半解,老是打断我的话。让我事先准备好的台词完全发挥不出来。
当然,我在大型国企集团混了将近20年,也算是职场“老油条”,企业经营管理和工作流程肯定比眼前的这位面谈人更了解。于是,我改变了策略,不再是想着如何展现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而是解答他的疑问。
当他谈到某项工作却又无法深入下去时,我便接着他的话,把我们如何做这项工作用简要的语言陈述一遍。我准确的抓住2次这样的机会,一个是他不知道怎么做,一个是他的认知有偏差。让他明白我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如果刚见面时,他说我“优秀”是恭维的话,那么面谈尾声,他说了一句,“希望我这样的优秀人才加入”。或许这是一句客套话,但是我要证明他这句话是正确的。我不失时机地告诉他,我所在的企业集团此项工作在系统内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不管去不去得成,我会不会去,我总得表现自己“优秀”的一面,不能让他认为推荐人“不靠谱”。
后来,他问了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也打听了我与推荐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我只和推荐人见过面,相互之间并不熟悉。我也如实告诉他情况。他应该也知道了我是一个没有背景的人。
工作这么多年,我都是靠苦干实干,没有主动去旁过哪棵“大树”。如果在职场中被提拔,都是领导认可我的实干和工作态度,我从不玩阿谀奉承的套路。
整个面谈过程,我表现得不卑不亢。双方之间秉着完成任务的心态,他想着给推荐人一个交代,我想着推荐人好意难却。
新成立的国企集团,概念上是充满吸引力,不缺优秀人才加盟,我想的是这个岗位我干了多年,产生了审美疲劳,只是想换个岗位,并不像换“东家”。毕竟老东家给的待遇让我已经满足了,现在遇上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会有新的发展机会。就算在改革中,受到一些利益损失,我也可以接受。
都“奔五”的人了,把机会让给年轻人,职场上的事顺其自然,好好谋划好自己的副业,让我以后有事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