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中国古籍的朋友,一定会发现,中国的圣人经常会提到一个字,就是“治”。这个“治”是一个国家的最崇高理念。但这个“治”到底是什么涵义?国泰民安,自不用说。但随着历代学者的推演,何以评价国家的“治”?不管是法古的、不法古的,都赞同于社会的秩序构建和国家机器的稳定。唯有稳定,才能避免动乱。这个道理是对的。中国历史上不是没有打破稳定的改革主张者,他们鼓励竞争,换来的是一个字动。我们能够记住的,有一个叫商鞅。其他的人,都被稳定之“治”的主流思想中被淹没了。
诚然稳定对于国泰民安,民族幸福是有好处的。但任何进步的力量来自于变动。一成不变,那是死物。死物不变,自然也不会有进步。动的因素,自然会破坏社会的秩序,带来民众的苦和难,但这就是进步的代价所在。付出才会有收货。
纵观自然界。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蚂蚁社会就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体制的构建,而且相当完美。但它们不再进步,只是成为了地球上分布广泛的一种生存者,而没有成为地球的统治者。任何自然生物,都较人类更能适应地球的自然环境。但它们不在进步,它们成为了地球的住客,而不是主人。在人类文明时代亦是如此。利库尔格斯为斯巴达建立了延续800年之久的稳固体制,让斯巴达长期称霸希腊世界。但斯巴达因为这种制度而强大的同时,他们没有进步,也不再需要进步。他们战胜了雅典的军队,却被雅典的文化所磨灭。雅典成为希腊、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文化启源。
中华文明延续了数千年,我们的学者一直在强调法古、稳定的治国之道,甚至形成了强大的反变革保守势力。但他们没有阻止中华民族的进步,这并不能证明固守思维、满足思维是进步的,而恰恰证明他们不代表中华民族的根。
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于她的土壤、她的人民、她的生活,而不仅仅在于说教。中国的先秦思想反映了、也一直影响着中国的进程。在主流文化的帷帐中,道法墨农杂刑名等说,一直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中国在不断进步,才有了今天的中国。在历史上,学者们希望社会稳定,这是必然的。因为,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是不平静的。直到新中国的成立,农民起义、边患战争、内战纷乱,串联起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学者们以稳为“治”,因为他们渴望拉住中国疾驰的车轮,以免她在颠簸中支离破碎。但中国的动力车轮从不止步。新中国成立后,一轮轮经济上的改革从未停步,不仅保持了中国国家结构在变动中不断更新进步,也让社会进步动能从政治斗争引向了经济社会,这一更贴近民生、更广阔、也更加温和的轨道上前行。
2017年9月12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