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一个大师好像都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往远了说有达芬奇,柏拉图,笛卡尔,往近了说有赫伯特西蒙,维特根斯坦。这个现象和今天文中说的从熟知到真知有很大的关系。
我可能知道一些东西,如果你问我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会给你一个还算准确的回答,如果你接着我的回答提问,那么我可能就已经回答不上来了,不过对于一些我有研究的问题,还是可以答上来的,如果你再接着问,这个时候很有可能已经接近于问这个世界的本质的这一层了,这个时候我如果要回答很可能给出一些形而上的回答,在继续,就已经超出了我的认知边界了。从一个简单的问题的多次追问会问到人类的边界处,那么也就可以说很多事物的第一层问题可能都不太相同,第二层问题还是差异很大,但是当问到第三,第四层的时候,这也问题开始趋向于同质化,问的问题越深,越接近于本质问题,本质问题很难以回答,如果被回答了,这个答案会想知道枢纽一样统领整个思维的数据库。
单纯孤立的知识点是无法形成认知的,那只有知道而已,通过问题让知识点加入到认知数据库之中,这个知识点会有其自己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认知枢纽的角色。
回到第一段中的问题,这些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仅仅在一个领域有造诣的专家有什么区别呢?通过后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来,专家问的最深的问题仅仅到能统领其专业领域,从而形成网状结构的枢纽,而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则已经构建出能统领无数人类已知知识的强大枢纽,从这个角度看两者的认知结构,立分高下。
提高认知要问问题,问问题可以构建出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网络的桥梁,从而构建出更大的世界。
祝近安 王昕宇
2018 12 0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