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音乐,我们换种方式来探寻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乐之邦。“礼、乐、射、御、书、数”是中国传统六艺。乐,早期作为一门“经学”,是古人修身养性的重要素材。对音乐的热爱,早就隐藏在我们的骨血里。
然而,古代的音乐,到底听起来是什么样,我们早已不得而知。只能凭借着古人留下来的遗迹,来揣测感知。
好在,“乐”作为一门综合的全科教育,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门类,它甚至包含了我们现在所经常提到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也正因此,我国古代宫廷流传下来的礼乐观,才影响如此深远。
2.《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
想要在学术方面有所创建,其实也不是无迹可寻。现在学科的门类越分越细,也正在启发着专业的人才,在多学科交融的角度下进行拓展。
通过研究中国古画,来推演整个中国的音乐发展史,这实在是有点难。不过,即便是困难重重,它也终究有人在做了。
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副研究馆员,刘洁在资料的查阅上,有着先天的优势。背靠国家图书馆,身在首都,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源。她创新性地采用了图像研究的视角,旨在通过对于中国绘画作品的研究,去厘清不同历史时期下,人们的音乐活动。
这是非常有趣的视角,但因为学科跨度之大,历史纵深之广,学科资料之繁杂,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2016年这个研究论题开始,刘洁就下定决定,一定要坚持下来。
如今,我们终于看到了这本《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我在捧着这本书的时候,是非常感动的。
正是这样一本书,让我认识到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文化,我们自古以来的音乐艺术之伟大,不管是在教化人心还是在修养身心上,音乐一直都是与人们相伴的。
厘清这些和音乐相关的艺术品,并不容易。这其中,不仅仅有画作,刘洁的研究对象,还包括考古方面的文物,以及古代遗留下的文献记载。在这些艺术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乐器,看到人们翩翩起舞。那些人物神情,也因为音乐的加入,而变得更加丰富。
我们没有机会去聆听孔子的授课,但我们可以去观赏《孔子圣迹图》。“胡笳十八拍”入曲、入诗、入画,以诗感乐,以画感乐,我仿佛再一次聆听到了古人的低吟。
《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是一部融合之作。融合了古代诗文与绘画中,有关音乐的部分。这些部分,被单独梳理,就成了我们现代人可知可感的艺术形式。
它们也正因此,而重新焕发了生机。
3.那些凝固着的音乐艺术,动人心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那样地富有神韵,以至于,我们到如今,还余味犹存。
那些诗画,是凝固着的音乐艺术,哪怕是穿越了千年,也依然动人心扉。
中国古代,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不分,正是这样的交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万千气象。如今刘洁的这本《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带着我们重新回到中国古老悠远的艺术长廊,那里,有先人在酬唱。
懂礼乐,才更懂中国人。懂礼乐,才更懂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多种元素的有机融合,我们不应该分裂开来看待。
作为一名初学者,《画外有清音——中国画里的音乐史》中,我还有很多不懂的内容。它需要我向更纵深的领域去探索,这正好给我未来的学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光荣的历史使命。它就在那里,音乐凝固在绘画里。你若懂得,你就会懂得祖国传统文化的瑰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