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偶然的缘故,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白——“这是一种如此全面,如此利己的感觉,以至我几乎为它感到羞耻,而忧愁在我看来总显得可敬。我不熟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熟悉烦恼,遗憾,还稍稍地感受过内疚。”
这是一种近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情感的宣泄,作者以几乎细微、琐碎甚至啰嗦的语言不断地诉说自己17岁的经历以及那充满着怅惘的年代。
内容梗概:17岁的那年, 主人公塞茜尔同父亲雷蒙和他的情人艾尔莎一起去海滨度假,在这里塞茜尔认识了为之心动的西利尔,而一切都因为即将到来的父亲的女友安娜而打破了平静。父亲是个随心所欲的浪荡子,而在塞茜尔看来,安娜生活正派、循规蹈矩的温顺女性。安娜的到来破坏了原本四人生活的平衡,艾尔莎被父亲抛弃,安娜阻止又塞茜尔与男孩西利尔的交往,出于对父亲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塞茜尔与西利尔和艾尔莎精细设计了诡计。计谋得逞,安娜因难以忍受雷蒙的冷落而离开,却因为精神恍惚,最终在开车离去的路上命丧悬崖。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3382/3edae312a0d92a31.jpg)
塞茜尔同她父亲一样,生性浪漫且放荡不羁。她有着所有年轻一代都有着的怅惘情绪,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心事重重却又沉迷于这种使人欲昏欲醉的氛围。她羡慕诸如安娜这样成熟女人的端庄、柔顺与自律,却又无法挣脱自身年龄的限制,她不够努力,内心虽有偶尔的懊悔,这是一个任性的年纪,年轻、焦虑,想要改变却无能无力,内心羞愧却并不知深刻反思,最终酿成大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3382/cdac11dec12d532d.jpg)
在作者这样的一段描绘中,“我的房间沉浸在昏暗之中。百叶窗虽然紧闭,却并不足以把令人难受、沉闷而潮湿的空气隔在外面。我躺在床上,头向后仰,眼睛望着天花板,仅仅为了移到没有睡热的地方才动一动。“
这简直是每个失意的少年曾有过的场景,这种感受叫人会心一笑而又陷入作者所描绘的轻愁之中,彷佛叫人觉得,“这就是我”。谁的青春里没有这样烦恼、忧愁的时刻呢,谁没有那种脑袋空白一动不动的经历呢,这种烦恼不仅浸染着对现实世界的感慨与惆怅,还怀有对未来和未知的迷茫。这是容易犯错、容易迷失且不知所措的年纪,这个年纪每个人都曾经历,所以更让人感同身受。而缓慢、平静诉说的语气更把忧愁的文字添上了一层薄雾,这种恣意妄为的情感宣泄虽是娓娓道来却又使人觉得沉重。
我最喜欢本书的大量独白,作者用大量笔墨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刻画。“我以坚信不移的态度,把它变成了自己的格言。我想,我就是把它付诸实践,也远没有这样肯定。我认为我的生活可以仿效这句话,借鉴这句话,可以像艾匹纳尔印制的一张罪恶图像一样从中显现出来:我忘记了过去的时间、事物的突变和平常的善良感情。作为理想,我打算过一种下流的、丑恶的生活。”
这种细微的情绪表达正使一个落拓不羁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她幼稚却又故作成熟,分明做了让自己亏心的事,却又找出无数个正当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这就像是每个少年都会在内心所做的斗争,前后摇摆,捉摸不定,然后突然找到了救命的绳索,便死死抓住不肯放手。塞茜尔打算过“一种下流的、丑恶的生活”,并非是她想变得丑陋或下流,而是因为面对周遭事物的迷惘,而不得不寻找一种得体甚至让自己都无法信服的借口为自己开脱。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3382/358d15847d8e3c82.jpg)
这本小说以其流畅、明快的语言诉说了法国一代青年的忧愁,而在我看来,这更像是一个少女在倾吐自己不为人知的故事,她那时幼稚又常做蠢事,但你还是想捧捧她的脸说,“我也有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