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一年多前,我接触到生涯规划这一领域,当时内心最大的疑问就是:“人的一生是否真的可以规划?”。
如果可以的话,那么所有人只要努力按照规划好的路径往前走,人人不都能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自己了吗?
随着逐渐深入,懵懵懂懂地,我好像有点知道了生涯规划的意义所在,可是它的用处到底在哪?
比如,它对我自己的人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简单的质疑带来探索的动力。
我先用最简单的相关工具探索自己,从霍兰德代码、MBTI、DISC到九型人格、盖洛普优势,所有涉及到的有关自我了解方面的工具我都进行了探索,只觉得好玩又有趣,我发现了未知的自己。
反复研究这些探索工具的结果,从中找到了很多共性的部分,这些共性就是我的特质。它影响着我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外界相处的模式。
回想那段自我探索的阶段,感觉自己像个算命先生。难怪春雨老师曾经开玩笑说:“生涯规划师的前世就是算命先生。”
但我自己知道,所有这些可以显化的特质,在我面临重大选择时,都敌不过一句“我愿意”。这种由心发出的声音,胜过所有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即使选择错了,也是心甘情愿。
慢慢地,我开始接触到不同的来访者,感受到生涯规划不再是个好玩又有趣的领域了,因为能主动寻求帮助的人,一定是很认真严肃去思考自己人生的人。我也需要很用心地去倾听来访者的需要。
起先是学生,抛开心理层面,主要涉及的问题相对简单,无非就是考研还是就业?要不要选第二专业?要不要跨专业考研等等。梳理一下他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外在资源等等,基本上学生就会比较清晰地知道该如何选择。
这时候和他们讲太多的生涯规划,他们是不大能明白的,因为谋生是他们的第一要务。但我会在他们心里种下生涯规划的种子。
这个种子就是:学会在进入职场后,用心去觉察自己的那些兴趣、能力、价值观的变化,以期在未来可以调整职业目标。
对于已经工作过很多年的职场人士来说,职业倦怠、职业转型、职业平衡等等看似都是职业规划问题,实际上每一个问题都是掺杂着家庭、生活、感情等诸多因素的重大人生问题。
这些职场人士大多背负着太多的“纠结”、“自我怀疑”、“恐惧”、“焦虑”等情绪,同时又有着虽然够不到但又让内心跳动的梦想,因此他们会寻求帮助。
由于具有高度的内在延续性,生涯是人一辈子安身立命的职业状态,它不仅仅只有工作者这一个状态,还有着人生多维度的角色。因此整个生涯的职业状态不仅包括经济收益,还包括发展收益和情感收益。
面对这样的来访者,虽然我会运用相对专业的方法帮助来访者进行梳理,也算给予了对方想要的帮助,但说心里话,在结束后我总会觉得莫名的失落。
我知道,这种失落是理性过后的那些柔软的感性在作祟。
无论一个人年轻时是否有过梦想,但到成熟后的某个阶段,一定会出现一个“梦想在闪烁”的时刻,这个时刻会让一个人的人生后半场走上两条不同的路:一条是评估一下能力与现状,无奈笑笑,彻底忘记这个时刻;一条就是冒着失去所有的危险,为了这个时刻奉上后半生。
我不认识选择了后者的人,只是总会想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也许真正追随内心的人最后的结局都大抵如此凄惨吧。
我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这种失落会变成一种麻木,我会更加注重现实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协助来访者做出真正适合对方的决策。
但此刻,我还会稍稍保护着这点失落。
反过来想想,真正追随自己内心的人,也许根本不需要生涯规划师吧……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毛姆《月亮和六便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