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二三书单*
01 阅读《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02 书单图片:豆瓣
03书单来源:【一年300本】

马丁•塞利格曼,“积极心理学之父”,曾以最高票数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畅销书作家,创作了20多本心理学畅销书。
从这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可以改变的,哪些方面却无法改变,是自己必须接受的。
塞利格曼博士从改变的可能性和生物局限性出发,帮助你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改变的特性上,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一条自我提升的最有效途径。
01 悲观和乐观
悲观的人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
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02 无助感
悲观现象的核心是另外一个现象——无助感(helplessness),所谓无助感是说,不论你怎么做,都无法改变你的命运。
在成长的过程中,咱们逐渐脱离无助,而习得了个人控制。
个人控制,指的是用自主的行为去改变命运,它和无助感是相反的。
高估了自己的无助感时,就会把自己交给环境,让其他力量左右咱们的前途。
03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一个放弃的反应,是源自“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的想法的行为。
04 习得性乐观
有时候咱们自己已经放弃了,而身边有些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咱们,这些善良的、热心的人,不是在做实验,而是真诚地想帮助咱们。向这些善良的、热心的人致敬,他们是贵人,值得用生命去珍惜。
05 解释风格
决定咱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来的样子,而是咱们如何看待这件事、如何解释这件事。
解释风格,决定咱们是悲观,还是乐观。
解释风格有三个维度——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
5.1永久性
在对不好的事情的解释上,左半句VS右半句:
(1)我完蛋了。我累坏了。
(2)节食根本没有用。如果出去吃饭,节食肯定成功不了。
(3)你总是很唠叨。我一不打扫房间,你就会唠叨。
对好的事情的解释上,左半句VS右半句:
(1)今天是我的幸运日。我一向运气很好。
(2)我很努力。我很有才干。
(3)我的对手累了。我的对手水平不行。
5.2普遍性
永久性是时间上的维度,普遍性是空间上的维度。
现在试试,左半句VS右半句:
(1)所有的老师都不公平。塞利格曼教授很不公平。
(2)我是个令人讨厌的人。他很讨厌我。
(3)书本一点儿用也没有。这本书一点儿用也没有。
5.3人格化
内在的(低自尊) 外在的(高自尊):
(1)我很愚蠢。你很愚蠢。
(2)我没有打扑克的天分。我打扑克时,运气不好。
(3)我没有安全感。我在贫困的环境中长大。
所以,如果想习得性乐观,同时又不讨人嫌,最好尝试从永久性和普遍性下手。
06 男女差别
习得性乐观可以帮助人们全新地自我认知,从而摆脱抑郁症、提高成就、改善健康状况。
抑郁症,是悲观的极度化表现。
因为一般来说,女人看事情的方式,正好是放大抑郁的方式。男人碰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地去想;但女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
07 孩子
解释风格是在童年期形成的,那个时候所发展出来的悲观或乐观态度是基础性的,新的挫折或胜利经过它的过滤,最后变成一个牢固的思维习惯。
7岁前,是习得乐观或者悲观的关键时期。
按照塞利格曼的理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大于爸爸的。
所以,在养育孩子方面,妈妈们的责任更大。
·妈妈们,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爸爸们,保护好妈妈们的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