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巴德

一
在百度百科词条里,“孤独”被解释为一种自觉与社会隔离或疏远的主观体验,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然而,在我看来,孤独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孤独的人并不都是消极的,因为会享受孤独的人,他的精神是自由的,并且总是擅长与自己相处。
想想吧,
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发呆了?
你的眼睛已经盯着手机多长时间了?
当周围全是嘈杂的声音,你还能听见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吗?
当坐在地铁里,尽管没有看手机,也没有做其他任何事,但公共电视和隧道两侧的广告牌又再次占据了我们的视野。
这个时候,你还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吗?
太累了,于是想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屋子里,什么都不想,哪儿也不去。
但屋子里又静悄悄地,一个人太无聊了,于是又拿起手机,进入网络世界,置身于一个异常繁忙的,却又与自己不怎么相干的世界。
这样的人,是寂寞的人,而不是孤独的人。
二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孤独”和“寂寞”,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
知乎上有网友调侃说,自己在家寂寞,在学校是孤独。
其实想想也不无道理,在家的时候,基本上只有自己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就基本待在房间里,要么看闲书,要么上网,再要么就是打游戏,自然就感觉到寂寞了。
而在学校的时候,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基本自由支配,跟朋友聚餐聊天,去KTV嗨到很晚才回去,周末出去游玩,日子过得特别爽。但这种来自外界的陪伴,依然无法让自己获得足够多的安全感,到了深夜,依然会有一种孤独感袭来。
史铁生说,“门可罗雀的时候,你会感到孤单,那门庭若市了又会怎样呢?”
当出去和朋友聚餐,饭桌上大家都拿着手机在各玩各的,坐在旁边的不是朋友,而且最熟悉的陌生人,这种聚众只不过又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孤独。
复旦大学的陈果老师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景吧。
陈果老师认为,“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
我很喜欢陈果老师的解答。孤独,其实就是要有自己独处的时间,不需要别人的陪伴,也不需要一支烟来假装自己的深沉,只需要静静地审视自己,享受这种独处的快乐。
三
我们总是讲求各种人际关系,在公司如何与老板、同事相处,在宿舍如何与室友相处,在恋爱时如何与异性相处,在家里如何与父母相处,当我们投入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并且乐此不疲的时候,其实,我们都遗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学会与别人相处之前,首先要与自己学会相处。
享受你一个人的独处时间,即就是与自己沟通对话的最好方式。
有一天,当自己能够独处一室,不需要手机,不需要香烟和啤酒,也不需要喧嚣和欢闹。周围足够地安静,可以听见风掠过窗户的声音,可以听见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可以听到内心深处最真的声音,那便是在享受孤独了。
会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精神王国自由的精灵。
会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能够洞察自己情绪的人。
会享受孤独的人,一定是能够与自己和平相处的人。
在这个忙碌的社会,孤独已是来之不易。如果你有机会,请珍惜与自己独处的时间。在周末晚上,可以关掉手机,为自己倒一杯红酒,坐在窗边,看楼下的车流来来往往,看天边的星辰闪烁,倒也乐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