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政治学理论,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剩余价值规律。[百度百科]
科学社会主义对于文化具有较深的指导作用,文化精神蕴含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精神,它包含人们对于和谐文化的深刻理解;反之,和谐文化又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规范了在一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准则。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结合,中国的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有了自身发展的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层含义中包含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文化观念的结合,任何文化都是相通的,它们可以交流和被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其巨大的渗透力进入中国社会实践,并指导其完成新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
全球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观念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要求一种现代性的认同。“具有距离的概念而不是地方的的概念,与世界主义的特征相符,他认为公民的家乡是广阔的,并不属于个人,它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所有可能的地方,还有他们作为地方共有的事物……认为人类世界是由抽象的几何学空间构成的,该空间广阔无限,完全没有差别,也不是神人同行同性;他认为任何特殊的地方都不是专有的,成为世界性就不要属于某一特定的地方和社会’’[丹尼尔.德德尼]。
社会科学主义现代性的要求充分体现在了经济,艺术,教育等方面。
传统戏剧依靠样式和各种手段表现现实的当代的生活,现代人的文化消费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巨大变化,要求文化在舞台呈现的方式里找到自身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领域迅速的介入舞台表现,使其空间相对的自由了。戏剧一直载着文化的传承,原有的舞台表现的限制已经被现代人个性的表达和自身生命感受的呈现所打破。正是由于这样的介入,舞台动作及内容更容易被观众认同,也更容易明白所观赏的生活经验。传统戏剧精确表达的愉悦已经被个性的表达取代。
影视亦然,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电影表现人及人性、哲学、社会和人之间的可能,电影是一种表达。同样是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它显示了在影视制作(音响、画面、灯光)等各个方面的优势,电脑合成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影视的制作方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甚至抛弃了摄影机;数字图像生成,数字影音纪录合成,存储修改)。现代技术对微观世界和细节性隐喻的处理更加准确的缝合了现代人们的感知经验。
现代性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更加明显。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区分了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域的不同情况,单一的经济体系难以符合现实现状。而区域的多样性要求文化的交流和互补。文化认同有助于减少区域合作的经济风险,它是一种内涵,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营造和谐。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的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经济不稳定。全球化在带来资源、技术、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不同国家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冲突。但是如果在取得文化认同的同时发展全球化经济,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其带来的弊端.更加有利于经济转型和市场的完善。
在当今社会,文化多元化,政治多元化日益明显。文化认同实际是一种自我的认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个性的追求成了其价值的体现没有文化基础的认同是空洞的不能长久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文化认同是一种民族凝聚力,也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全球化的形势下,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加深了其复杂性。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其社会发展进步,人民利益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文化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密切。[从文化认同到政治认同—中国选举网]教育,特别是语言的教育,在文化的认同上一直存在民族和语言,民族之间文化的关联。最为明显的体现了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国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而且呈现出很多不同的类型。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发展出邓小平理论,在香港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作为同一体,文化意义上的民族身份需要取得认同,文化认同到一定程度便会产生政治认同。
科学社会主义点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利益的实质,提出只有利润再投入生产,实现自身的增值从而转化为资本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要求社会实际掌握的生产资料应由社会真正占有,一旦社会拥有了生产资料,它将按一个统一的科学计划来调配,商品交换变成阻碍,货币失去职能,交换关系被消灭之后,价值就不再存在,生产资料也就无法转化为资本。
科学社会主义旨在建立彻底的民主制度,要求人的思想从资本、国家下解放,最大限度地接受思想和科技的优秀成果[百度百科]。科学社会主义凝聚了个人的文化特点,形成文化主体,21世纪文化的认同是一种现代性的认同,要求认可,学习并达到统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