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观看了《2022家庭教育学术年会》,讲座的都是家庭教育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教授,聆听他们的讲座,仿佛亲临一场饕餮盛宴,让我欣喜,让我回味。
朱永新教授主讲的是《学好用好家庭教育促进法》。朱教授指出,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隐私。家庭就是家庭,不能办成第二学校,有什么样的家庭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家校携手,教育不愁。
朱教授主要讲了家庭教育遵循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其中家庭教育的几种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亲子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2.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3.相机寓教。家庭处处都是教育的时机,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父母要为孩子规划健康合理的家庭生活。
4.潜移默化,言教与身教相结合 。父母要言行一致,成为孩子的榜样。
5.严慈相济,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并重。
6.尊重差异,依据年龄和个性特点及其教育。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自己,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每一粒种子都有无限的可能性。扬长比补短更重要,让树有树的挺拔,让花有花的芬芳。
7.平等交流,给孩子理解和鼓励。
8.相互尊敬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向孩子学习的过程。没有父母的成长,就没有孩子的进步。
鹿永建理事长讲的是家庭教育的高品质发展路径。鹿老师的讲座占位较高。给人以思考。他主要讲了高品质家庭教育的路径:
1.高品质的定位:塑造灵魂与品格,能面对后人的审视。
2.高品质的方向:着力专业性,保持智慧性。
3.高品质的体现,实现独特性,做家庭教育自己的事情。
4.高品质的结构:家庭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方式。
5.高品质的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策略。
6.高品质的终端:亲师子共同体中的家庭教育。
下面分享家长小组7个一法则。
赵刚理事长讲的是《国家治理体系需要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赵老师指出:生活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角色是可以替换的,而家庭角色是永恒的。家庭因情而聚,无情而散。家庭是最温馨的地方。
教育培养了一批只会生产,不会生活的人。家政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劳动课进入课堂,是对教育的回归。
这也使我想到了疫情期间。网上报道有许多人因为不会做饭,而放着好好的菜,被浪费掉,自己却饿着肚子。所以家庭教育应该重视生活教育。小学阶段,每个孩子至少要会做2~3种拿手菜。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一定不要替代。不能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成为一种口号。
王大龙理事长讲述的主题是《美好生活从家开始》。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美好的生活从家开始。如何营造美好的家庭生活?看图片。
神奇5小时,每个家庭都可以尝试哦!
推荐两部电影:《小孩不笨》,《我不想长大》。
汪凌理事长讲的是《疫情时期,如何让孩子感知生活美好》。
疫情,让美好生活的外延变窄。但却让家庭生活回归初心。父母和孩子在家一起玩贪吃蛇的游戏,一起做小实验,一起做家务等,都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陪着≠陪伴。倘若父母拿着手机,坐孩子身边,这不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看见需求,共同参与,积极交流,建立互信。
居家学习,最害最让孩子害怕的是父母没有边界。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透明人。互相尊重,有边界感,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在父母的监视下学习。
多位专家都提到劳动。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必修课。劳动能让孩子感受生活的多样性,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增强家庭的责任感。但要切记,不能让劳动成为惩罚孩子的工具。
总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