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仔细观察,发现多多的漏习越多。感觉自己现在就是个锤子,看见谁都是钉子。
多多的行为经常让我生气,我知道是自己的修为不够。因为无能,无法妥善应对她的高需求,她大哭时,我也会变得烦躁。然而,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却一直没有深入思考。读大J的书,最获益的,并不是收获了多少育儿技巧,而是这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力,让我越来越好。
昨晚,多多让爸爸画巧克力。爸爸在纸上画了好多个,让多多也试试。多多说『我不画,爸爸画』。当家长的,当然想要宝宝也能提高提高。于是,坚持让多多画。两个人的坚持最后导致了多多的大哭『我画不好,爸爸还要我画』。然后,就开始寻求安慰。先是找到我,见我只是抱着她拍拍她,不满足,又去找婆婆。婆婆说『我还小呢,还不会画画呢』。多多才收场。
今天看书时,我又想起昨天发生的事,提炼出几个关键词:包办、无能、挫折、困难、逆商。
多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不愿自己做,总是让大人代劳。哪怕是自己会做能做的事情,也不例外。
让她扔擦过嘴的纸巾,她说『我不去,你去』。
让她脱袜子,她说『你给我脱』。
我试着找出背后的原因。
- 觉得自己做不好,所以干脆不做。比如,昨晚画画,爸爸画的爱心巧克力和正方形巧克力超级棒,多多也画了一个,但是歪歪扭扭,她觉得自己画不好,就干脆不画了。
- 习惯了大人代劳。
- 体力不行,感觉累。
- 『我还小呢』
- 『这不是我的事』
- 习惯了被夸奖。几乎,她的每一个行为后都会跟着大人的夸奖。
『多多自己吃饭,真棒。』
『这是多多画的画啊?真好看。』
似乎,每个一点点造就了一个怕输、不敢接受挑战、脾气还大得要命的熊孩子。
最近几天,看书更有目的了。虽然有时是看公号文章,但我总是根据关键词将文章存在印象笔记里,再系统阅读,边读边做笔记,收获相当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多的玻璃心也不是一天养成的。今天,我需要实践的是:
- 让她负责一件事,比如自己刷牙。
- 有困难时,告诉她『你只是暂时做不好,但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
- 在夸奖之前三思
夸奖的是不是可以改变的品质?
是不是使用描述性语句,强调努力的标准?
夸奖的是不是很容易完成的事?
夸奖的是不是她本来就非常喜欢的事?
有没有和他人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