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加过很多群,加过很多关于工作,关于生活的线上群。
在这些群之中,凡是对一般群员在表达想法上有所限制的,大多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多说无益,就是那种提供资源,提供答案,加群的人都是为了资源和答案而来的,第二种是不可多说,这种群我接触的相对多一些,所谓不可多说,是指有碍于群功能本身所导致“要求必须理解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东西容易失控,因此干脆直接设置成普通群员不可发言的状态,
其他人不可发言,不可有任何“不好听的声音”,那么在这个小小的网络世界里,
他,就是唯一的声音。
唯一的声音,却不是因为能够发声的存在。
这个群不能说话,人们就会在其他的群说话,
而且我发现,如果某个工作群进行了这样的限制,那么很大概率其他员工会另外建一个群。
工作群不能说的,另外的群往往说的更多。
工作群不该说的,另外的群就会说的更深,更大胆。
我就见过不少这样的情况,工作群里能说话的人,往往会成为员工群里的“重点话题”,
诚然,这员工群里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自然不会变少,只不过说话的人多了,听话的人就会各有想法,再加上工作群里的“限制”,私底下的那些小想法,小伎俩,就会成为其他的东西,
这里所说其他的东西,具体来讲可能是某个人的把柄,某个事情的真相,某种关系的筹码等等。
这些东西组合而成的,便是人际关系里复杂的一面,也是职场关系里耐人寻味的表现。
只不过,无论谁说了什么,无论谁在算计谁,无论谁能够对谁造成影响,说来说去,工作还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很多是非之事拿到生活上,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但遗憾之处就在于,大多数时间里,我们恰恰必须被这些“非生活”的事情所纠缠,
那本该不值一提的小事,却因为自身不同程度的,不得不身在其中的参与,变成了令人恶心的大事。
怕被骂的人,并没有能力让其他人彻彻底底的沉默,
因为工作群里的限制发言,并不能让生活群的人彻底闭嘴。
反而还会因为“物极必反”的道理,导致说的更多了,说的更深了。
从原本的小事,变成了愈演愈烈的大事,那些蠢蠢欲动的念想伴随着一点一滴的行动,
改变的不是张嘴的幅度,而是脑中的态度:
假设我们抛开所有的“客观限制”,就会发现当那些七拐八拐的东西消失不见之后,人们会更为清醒的面对问题本身,
也许正因如此:
没有任何一种愤怒,是与生俱来的,
也没有任何一种原谅,
是被逼无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