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11-09

2018-11-09

作者: 天马丽人行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16:45 被阅读17次

今天是学习《创伤与复原》第三天。伙伴们不知道有没有我这样的感觉,老外的学术著作没有我们国内的枯燥,倒越来越感觉像文学作品,有典型人物、典型情节,还有生动的故事。伙伴们请看,书中人物是不是一个个栩栩如生。沙可的冷漠、布络伊尔的睿智、弗洛伊德的偏执,还有里弗斯的沉着老练、卡迪纳的善解人意,无不像电影一样跳跃于我们的眼里,融化于我们心中。书中描述的语句不像是坐着书写的文字,而更像站立着的演讲,亢奋而激情四射。从而使我们对前贤先辈们在荆棘中的探索和泥潭中的挣扎充满向往和敬仰,更增添了学习前行的动力。

要说情节,最打动我的还是布络伊尔“一身冷汗”狼狈逃离安娜.欧的一幕。在当时的时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微的,人们认为她们没有主见,没有思想,容易接受暗示;她们不能进入社交场所,她们不能接受高等教育,不能进入专业领域,更没有选举中的投票权。沙可“对她们的内心世界则一点兴趣也没有”,弗洛伊德对她们则充满与生俱来的偏见。只有布络伊尔却义无反顾的用两年时间真诚而耐心的陪伴安娜.欧,走过了天天陪伴的治疗岁月。

但最终布络伊尔也从女性情感依附的世界中退却了。看起来原因是他的妻子非常厌恶他与一位充满魅力的年轻女子关系如此密切,但细究起来,可能还有伦理问题的担忧。因为他惊骇地发现,他的患者是如此强烈地依附着他。从他的狼狈地逃离,还有“一身冷汗”,我们看出了他的无奈、伤痛,但更看出来了坚定和决绝。这样看来,布络伊尔才是一个符合现代标准的心理咨询师。

再说故事。里弗斯,一个具有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全才知识分子,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教授。他遇到了最有名的病患,年轻军官萨松。萨松开始以骁勇善战和战争诗歌而闻名,但后来以军人身份公开支持和平反战运动并谴责战争,让他变得声名狼藉。当萨松的朋友为了保护他安排他住进里弗斯的医院后,他确实有了精神上的一些症状:慌张不安、暴躁易怒、受噩梦所折磨。里弗斯对于这个患者没有用羞辱的方式,而是以尊严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萨松;他也不用压制言论的方式,反而鼓励萨松写下和说出战争的恐怖。萨松语言上是充满感激的,说里弗斯是一位如此伟大良善的人;从行动上更是用他独特方式致敬里弗斯,公开推翻他的和平反战宣言并再度投入战场。通过这一案例,里弗斯经由对人道治疗的探究建立的两项原则,其后被美国军方精神科医生在下一次大战中奉为圭臬。首先,一个素来勇敢非凡的人,有可能在无法抗拒的恐惧中屈服;其次,要克服这种恐惧最有效的动力不是爱国心,不是抽象理论,也不是对敌人的怨恨,而是一种更强烈的东西:战友间生死一命的患难之情。

里弗斯成了大家都喜欢的“网红”!

这样去看学术著作,是不是更有动力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11-0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po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