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持久、连续、逻辑一致的职业生涯不再是一个普遍有效的选择。就消费市场长期稳定的发展而言,规范管理并不可取。在消费生活中,一切都以消费为第一位。
由美学评判的工作
工作不再在伦理层面上一律平等。一个人选择的自由度越大,自由行使的选择权越多,他/她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就越高,获得的社会尊重和自尊就越多,距离“美好生活”的理想就越近。
工作的价值取决于产生愉悦体验的能力,不能使人获得“内在满足”的工作没有价值。
使命是一种特权
有些工作是有意义的,更容易被认为是一种使命,令人感到骄傲、自豪。然而从伦理学角度,严格地说任何工作都有价值,没有哪个低人一等。工作的美学审视截然不同,它强调了区别,放大了差异。某些工作被赋予了美学内涵。其他类型的工作被认为是悲剧,一文不值。前者是有趣的,后者是无聊的。为了让人从事那些经不起美学考验的工作岗位,必须人为地创造一种没有选择,迫不得已,为最基本的生存而奋斗的处境。
娱乐式的工作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特权,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并非过去的奴隶,而是当下幸运和成功的精英。
勤奋和奉献的劝戒显得虚伪、空洞,理智的人最好能够洞察本质,看穿老板所布置游戏中的“使命感”外衣。老板其实并不指望员工相信自己说的是肺腑之言,他们只希望彼此对这场游戏心照不宣,并据此行事。对老板来说,员工若真的接受所谓的使命感会积聚麻烦,下一次“裁员”或“合理化”时,这些麻烦就会爆发。
消费者社会的穷人
消费者社会中,他们专注于从各种公开的机会中选择,以获得愉悦的感受和生动的体验。消费者世界不允许“无聊”存在,消费文化致力于消除它,幸福的生活时绝缘与无聊的生活,是不断有什么事情发生的生活,新鲜又刺激。
想要缓解无聊,就需要花钱。如果想一劳永逸的摆脱这个幽灵的纠缠,达到幸福状态,就需要大量的金钱。
无聊是社会分层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选择的自由度和丰度,流动和自由度。无聊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最痛苦的感受,也就是他们最恼怒、最抗拒的感受,急于摆脱无聊或减轻无聊,是他们行为的主要动机。
穷人无法恰当的安排他们的时间,懒惰的罪名总是危险的盘旋在失业者的上空。他们只能流于形式的家庭劳作,例如擦地板,清理墙壁等。
经济增长带来了
- 持续的工作被临时的工作代替。
- 穷人变得更穷,而富人变的更富。
后记
在如今的消费社会中,我也不停的追求新奇的体验,努力花钱以确定自己是在社会的某一阶层。也感到工作的无聊以及感到工作无法长期持有的恐惧。
作为一个穷人,我应当认识到,我工作的本质不是选择,而是给人提供选择。工作本身可能并无甚美感,它可能欠缺一些装饰,使之有一些美感。
我应当知道,工作已经没有了使命感,使命感是一种形式,我应当表现的是有使命感,并使其他人相信,从而使得自己能获得可能选择的权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