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史杂谈

读史杂谈

作者: 那轮山月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20:18 被阅读0次

   

    因为贪恋手机,三口人近来为手机怪来怪去的。妻埋怨女儿玩手机影响写作业,更埋怨我没树立好榜样。女儿则反唇相讥你们大人不是整天抱着手机?我……我……谁也埋怨不得。

    今日突发宏愿,咱少玩点手机,开始看书学习,重新把原本就只有一丝的书卷气补一补。目标是把书柜里面的书翻腾一遍。女儿一再刺激我:买了一墙的名著装模作样,连包装都不拆……

    今日随手翻到的是明朝那一段,却是写崇祯跑到煤山上找了一棵树和自己宠幸的太监王承恩上吊身亡,临死还在自己衣服上写了几句遗言。因为此书是简史,却未交代写了些什么。度娘给朕查……

    亡国之君写道: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幼时不记得看那本书时,印象里却是褒扬这个亡国之君爱惜百姓,要亡国了也不忘要求李自成别杀百姓。但那个做贼出身的毕竟不会听他的,在京城里没少干坏事。在我看来,这个亡国之君其实不能免却临死还作秀之嫌。

    后人给他的那些遗言概括了一下,意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大白话就是,亡国的责任全在大臣们,不能怪自己这个皇帝。和时下那些当官的逻辑思维如出一辙:出了事,都怪下属没好好干,更可笑的就是背锅的总是临时工或者农民工,和自己那是一点关系都没有的,不仅没关系还是受害者。

    而这种变态的心理似乎是一种通病,于级别大小无关,却于个人修养关系极大。有些人一当官就染病,而且级别越高病越重,如同被传销或者邪教洗了脑一样,根本无药可救。这种人刻薄、性凉,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整天拿一把古今圣贤的尺子对别人丈量,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最要命的是,他这把尺子只是用来丈量别人的从不丈量自己。而尺子的刻度也是自己定的。随着变态病情加重,尺子的刻度会越来越精细,结论会越来越尖酸刻薄。慢慢的就如同释迦摩尼得道一样“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好多贪官就是从这样的修炼起步的。

      随着人的经验阅历增多,有修养的人总是老奸而不巨滑的,为人处事都会多保留一点,这是一种修养的工夫。人情世故经历多了,把成败得失看透了,和别人相处起来就会非常厚道,即使你有错,我也不讽刺挖苦你,仍诚恳相待而不尖酸刻薄,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门学问。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人应该是越活越宽容、越老越慈祥的。时下媒体经常报道的老年人乘车因未让座殴打生理期身体不适女孩、马路碰瓷等吸引眼球的事情,绝大多数人还是不会因为你是老人就模糊了是非的。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那些老人年轻时候本就不是什么好鸟!

    这世道!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史杂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qm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