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点、出国考试、实习、课外活动、海外经历,每个准备出国留学读商科硕士的大学生都会被老师、亲戚朋友、留学机构告知这些东西都需要准备,更要命的是听上去好像每个都很重要,那我到底该怎么办?在无数的疑问当中,最后出国党们大致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什么都做但缺乏目的和计划,最后发现事情做了很多结果却不理想;另一类是先不去想那么多了,把绩点刷高,成绩考出来,结果到了大四要申请了发现自己实习还没有,又缺海外经历,连个拿得出手的社团和竞赛经历都没有,浪费了好分数。
如果你也遇到了上面说的情况,那接下来的内容就有必要好好读读了。虽然网上有大量关于出国准备的帖子,市面上也有多如牛毛的留学机构,但鲜有真正系统性地去讲如何准备大学四年规划的文章。所以今天我想利用过去10年的申请咨询经验来给大家做个总结,希望让读文章的你获得些对于商科硕士申请的总体认识。
你了解你的对手和你自己吗?
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但是在真实情况下大家准备出国留学都是在不了解对手,甚至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盲目的被各种事情牵着鼻子走,就好比在黑暗中找出口,听到一个响声就冲了过去,殊不知很可能跑的越快摔得久越惨。所以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我们面对的招生官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想看什么、申请的逻辑是什么以及如何认识自己设定目标。
一、招生官是谁
在大家眼中国外学校的招生官都是很神秘的人,那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建议大家可以上Linkedin上去搜索一些名校招生官的履历,你发看到他们其实也是跟我们一样有血有肉的人,而且很多人的履历会让你觉得很新奇。比如说下面就是我从Linkedin上找到的两个招生官的背景经历(之所以选这两位招生官是因为我曾经有幸帮助他们在中国举办了多场线下的见面会,所以对他们很熟悉):
1. Yale University招生官 Maria
l 加州圣巴巴拉大学历史学本科
l 耶鲁大学历史学硕士、意大利语言和文化博士
l 耶鲁大学公开课程设计人员
l 卡塔尔国际安全研究院意大利语言与文化讲师
l 耶鲁大学MBA招生委员会副主任
2. London Business School招生官Aram
l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地理学本科
l LBS招生委员会Sloan & EMBA-Global项目招生官
l LBS招生委员会招生Early Career Programmes 招生主任
l LBS招生委员会全球高级招生主任
不知道大家从中看出了什么?在我看有几点:1. 商学院的招生官并不一定都是学商科出身的;2. 并不一定都有商业行业工作经验;3. 可以是半路出家,也可以是在招生官这个行当里一直做下去。从这几点可以推导出更有意思的一些事情:1. 招生官并不一定比你有更强的专业水平;2. 招生官并不一定比你更懂行业发展的情况以及职业发展的路径;3. 招生官跟企业的HR一样都是一份工作,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学校找到最合适的人,并且让这个人顺利进入学校就读这个专业。
所以我们对待招生官就可以像对待企业的HR一样,既不能妖魔化,也不能轻视,毕竟他们是进入某个学校的第一道关卡。同时,还是像对待企业的HR,如果你会好好利用招生官的资源,那你就更加容易知道某个学校的特点,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人,甚至在面试的时候还能够提前留下个好印象。说这个是建议大家如果看到有招生官线上活动或者在国内的线下活动的话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参加,至于这些信息,你在学校项目的官网上都可以找到。
二、招生官看什么?
刚才说到招生官就像HR,那自然他们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找到适合学校的学生,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选择学校,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将来甚至还能给学校带来捐款,所以整个过程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Match。接下来我们就说说学校想通过什么来找到Match的人。
先从大方向看,招生官在申请时会看两类东西,我们把它们分别叫做“硬件”和“软件”。硬件指的是在申请时要求的学校背景、GPA、GT考试成绩等可以用标准化数字量化的背景。软件指的是你在申请时通过文书和面试所体现的无法用标准化数字量化的背景,主要包含相关的实习、课外活动、海外经历、竞赛、志愿者等。下面这张图粗略的表示了如果要给软硬件中的不同板块进行重要性打分的话大致的情况,不用太在意绝对数值,可以重点关注相对长度,分数越高代表重要程度越大。
这个图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就是长度代表不同申请人之间可横向对比的程度,比如说GPA,每个学校的算法都不一样,北大的不能跟人大的直接比GPA谁高谁低,同一个学校的不同专业也不能直接拿来对比,所以国外院校只会设置一个门槛,比如说达到了3.0或者3.3,再高也没有用了。而托福就不一样,托福是全球统一考试,所以就可以有统一标准,自然就可以拿来做横向对比了。
了解完这些,心里面可以有个概念,就是在不同板块上面放的精力应该是不一样的,要有的放矢的分配时间,先从自己擅长的领域打好基础,然后再去弥补自身的短板。
在这里有一些常见的Tips给到大家:
1. 学校背景:这个主要在申请英联邦的国家比如说英国和澳洲的时候最重要,英国和澳洲是看学校出身的非211/985本科就代表英国G5甚至前10的学校基本都没戏了,如果是后面的学校要看GPA,比如说对211/985院校的同学要求GPA是3.0,而对于双非的同学要求就是3.5。而申请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地区,学校背景就不是那么重要,而你的个人背景经历就显得更加重要。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选择问题,感兴趣的话可以听下我的知乎Live:如何选择商科留学国家和学校 https://www.zhihu.com/lives/868533005889708032。
2. GPA:刚才有讲过,GPA不能横向对比,所以通常都是设立门槛,如果申请美国最低要在3.0以上,最好能上3.3,如果在3.5以上的话你就可以完全不用管他了,而3.5到3.7的难度远比3.0到3.3大,所以建议大家要正确对待GPA这件事情,不要在上面投入太大的精力导致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3. TOEFL/IELTS:目前雅思成绩是全世界都认得,也就是可以用雅思申请美国,当然分数要求上美国学校对雅思的要求会比托福高一些,但只要你达到了分数也没有问题。托福现在是不能申请英国的签证的,所以建议申请英国或者英美同申的话还是考雅思为好。至于其他国家地区,考哪个都没问题,都是接受的。
4. GMAT/GRE:TOEFL/IELTS的有效期是两年,所以大三上学期考的才能用来证实申请研究生,而GMAT/GRE有效期是五年,可以从大一就开始准备了,因为这两个考试中国学生的平均考试次数是每人3次才能考到自己想要的分数,多早开始准备都不早。如果是商学院下面的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学这些专业会Prefer GMAT,但是现在除了会计硕士还是很多不收GRE以外,其他专业都收了,所以如果你一开始搞不清楚自己想申请什么专业,只要你不打算申请会计的话,都可以先考虑GRE。
5. 实习:最常见的问题是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做实习,该去哪里做实习,是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实习跟考试一样,越早越好,至于实习为什么重要,我们待会再说。实习最重要的是相关性,比如说你申请金融硕士,就不能只是做了一堆市场营销的实习,而且不光是实习与专业相关,不同几段实习之间也要有相关性。从这一点出发我会把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级是大公司的核心职位能做事情,比如说高盛的投行部;第二级是不管公司大小但是能做实际的工作,比如说一家创业公司的市场;第三级是大公司的打杂职位,比如说工商银行的大堂经理助理。并不是说最后那个没有用,而是用处不大,你也讲不出什么故事,这些第三级的实习我把它们统称为垫脚石实习,是为了后面找到更好的实习做准备的,所以最好在大一大二的假期都做掉,等到了大三就要找第一或者第二级的实习了。
6. 课外活动、竞赛、志愿者:这些经历统统都属于辅助性质的,不能一个没有,但也不用太多,关键是你是否真的有兴趣,在里面能做出一点名堂,跟别人说出故事来。比如说很多人都会参加志愿者,但大部分就是去一两次支教或者敬老院,这种经历没什么用,如果你真的对支教很感兴趣,那就一直坚持下去,让别人能够感受到你的热情。我曾经就碰到一个客户,不光在国内支教,在英国交换一年期间也没有断过在那边支教的经历,最后这就成了她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所以规划也要从你的内心出发,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去做,不要为了做而做,否则假的永远都真不了。
7. 海外经历:这个现在可能都已经是出国留学申请人的标配了,一是很多国内学校都能提供海外交流和交换的机会,二是市面上有不少商业公司专门做海外志愿者、海外实习等等。如果你没有反倒成了劣势。不过我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为什么海外经历对招生官来说有用。其实真正有用的不是你有那段经历,而是海外经历可以证明你有能力快速融入到一个跨文化的陌生环境当中,不会到了国外还要花大半年才能适应,现在商科硕士大部分1年或1年半就结束了,等于你到了国外就要开始找工作,如果你还要花3个月甚至半年才能适应,那你就错过了招聘季了,对于学校来说就是个拉低就业率的坑,这个是学校最不能允许的,所以他们希望之前在国外有教育经历甚至是工作经历的人最好,而且交换的时间长也比短要好,毕竟一个月除了走马观花也干不了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