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发现,当我想了解一样我感兴趣的东西时,我时常搜索的是“某样东西的好处”,比如吃素的好处、跑步的好处、看书的好处、早睡早起的好处等等,这是一种思维定势,即对于自己想做的、想要的东西,总是倾向于去看它好的一面。
但是如果你只看它积极的一面,那就很可能会忽视它消极的一面,付出过多的代价。
19世纪的著名数学家卡尔 · 雅可比有一句非常出名的口头禅:“逆向思考,保持逆向思考。”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 · 芒格受其启发,将这句话写在了《穷查理宝典》里。他说:
“反向看待事物的思维习惯会让你更加客观。因为当你要反着去看待一样事物,其中就要对着你的第一印象说 ‘我要试着反驳它’。
大多数人并不会这么做,他们只是在尝试中不断确认这件事。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无意识的倾向,被称作 ‘第一结论偏见’ 。
但这只是一种倾向。你可以通过训练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倾向,只需要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印象 ‘偏见’ 并试着去反驳它。”
受到这套理论的启示,芒格创造了一种看待生活的视角:“我只想知道我将消亡于何处,这样我会永远避开它。”
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可能造成的恶果,我们就能努力去避免。
然而很多人经常没有意识到这点。事实上,很多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更多地是关注它带来的益处,对于弊端却常常忽视。
在重要问题上采用逆向视角
我得承认,要训练自己去反向看待事物还是需要费一定功夫的。在练习中,较为容易的是从对事物正面思维的逆向开始。
以下是一些例子:
· 问题:我要怎么通过股票赚更多钱?
· 逆向:我要如何避免在股市上丢钱?
· 问题:我要怎么才能更强健?
· 逆向:我要怎么避免在运动中受伤?
· 问题:我要怎么做得更多?
· 逆向:我要怎么避免浪费当下的时间?
· 问题:我们要怎么发展我们的事业?
· 逆向:我们要怎么避免失去我们的事业?
当你将目光放在某件事的获益上时,别忘了也看看它潜在的弊端。不要因为那些多数时候只说它好处的评论而摇摆不定。
只要不被对坏处的恐惧所蒙蔽,逼自己多去客观地想想那些潜在的弊端,能让你更有远见,你能看到人们所忽略的,从而比他们更早地规划应对。
避免太过乐观或太过悲观
一些人容易无意识地去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另一些人则倾向于去看消极的一面。
生活中你会遇到一些总对经济发展和世界局势呈悲观态度的人。他们总是在谈论核战危机、通货膨胀、气候变暖等等。确实,这个世界存在很多问题,深究起来足以让人感到消极悲观。
但你也会遇到一些总是很乐观的人,他们甚至会觉得你对现在的生活该知足了,不该有所抱怨。
我们都知道过度乐观或悲观都是不客观的,事实上我们都认为“中庸之道”才是对生活的应有态度。
这种哲学理念非常古老,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中庸》:“喜怒衰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不偏不倚、中和平衡。
我们如果能够对人生持以平衡,我们往往能大道至简地获得更好的结果,即便是在忙碌的生活中,也有助于你关注自己,保持身心健康。
你可以反观一下自己:你是否经常倾向于看到好的一面?那你可以试试多逆向考虑那些问题。
你是否经常看向坏的一面?那就多看看事物积极的地方。
独立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在他的演讲中说:
"他人的观念和烦恼具有传染性,不要让你自己稀里糊涂地接受社交中那些消极而无用的想法,从而给自己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我们是社交动物,我们总难免地会不断接触到别人的想法。当你自己不够坚定时,你很容易被别人所动摇。
但你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核心就在于时时留意。当你能够形成逆向思考问题的习惯,你就能够跳出框架,比众人看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