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普及(***)
1、存储器
ROM===相当于===内存:存放BIOS
CMOS==相当于===“硬盘”:断电数据丢失,但是耗电量极低
用来运行BIOS程序
cpu
ROM
COMS
寄存器集成与CPU内部
缓存:把一些常用的数据往里面放(不是存储的主力,如果CPU要用到的数据在里面,则称为命中;否则,从内存里面找,如果内存中也没有则从硬盘里面找...)
RAM:可读可写
ROM和RAM的速度一样,不过其是只读的,断电信息也存在,内部存放出厂时写死的程序(BIOS,不允许修改)
CMOS,断电信息丢失,不过其耗电量极低
CPU RAM 硬盘
CPU ROM(存放BIOS程序) CMOS
虚拟内存:
分区的时候,在磁盘中要分出一个swap分区
当内存空间不足时候,使用swap分区拓展内存
2、硬盘详解
磁道
扇区
柱面
一圈的数据作为一个磁道
一个扇区(512个字节):读写的一个单位
硬盘查找数据步骤:
1、寻道:先寻找数据所在的磁道
2、在该磁道上旋转,寻找所需数据
7200转/60s
120转/s
转一圈花费:8ms
平均延迟时间:4ms
平均寻道时间:5ms
硬盘慢:并不是传输数据慢,而是查找数据慢
补充内容
主板:
PCI桥(上北,北桥) 连接的都是高速设备
ISA桥(下南,南桥) 连接的都是低速设备
2、操作系统(*****)
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一个协调、管理、控制计算硬件资源与应用软件资源的一个控制程序
平台=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
跨平台性:同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运行
计算机体系的三层结构:(******)
应用程序/用户
操作系统(windows、mac、linux) 文件
计算机硬件(cpu、内存、硬盘) 硬盘
**补充内容**
硬件要能工作,一定是由软件(程序)控制的
硬件的控制程序,管理硬件的运行
通过调用硬件的控制程序,使用硬件
操作系统为上层屏蔽了硬件操作的复杂细节
普通的用户可以直接使用操作系统
普通的用户可以通过应用程序间接的使用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直接使用操作系统)
应用程序都是在跟操作系统在发请求,从而间接的使用硬件
硬件只要能运行,一定有程序在控制
装系统,其实就是将操作系统放在计算机的硬盘(一定只能是硬盘)上
一通电,计算机固定先从BIOS启动,ROM充当内存
配置的信息存放于CMOS中
CPU ROM(存放BIOS程序) CMOS
配置完BIOS之后,保存退出
重启再次进入BIOS,检索配置项,检索各个启动项的设备中是否有操作系统
若无,则停留在BIOS系统
若有系统,则把操作系统往RAM中读,进入真正的操作系统,由操作系统接管整个硬件的运行
CPU RAM 硬盘
设置双系统的原理;把两个系统分别放到两个存储设备中,通过设置两个存储设备的启动项的先后顺序,进入目标系统
破解系统密码:加一个装有操作系统的U盘,对于有BIOS加密的主板,扣掉电池放电,进入系统修改掉系统密码
MBR主引导记录,相当于领头羊,带领着操作系统剩下的内容进入内存
3、编程语言分类(***)
机器语言:直接用二进制指令编写程序(010010101形式)
*计算机的母语,直接控制硬件的操作,无障碍理解*
优点:运行效率高
缺点:
开发效率低
1、二进制指令太难记忆
2、实现一个简单功能都需要很多步才能完成(买个包子还要指明先迈左腿还是右腿等)
汇编语言:用英文标签取代二进制指令去编写程序((解决了机器语言的第一个缺点)
不过机器语言的第二个缺点仍然存在)
优点:
1、运行效率高,但肯定是低于机器语言
2、解决了机器语言二进制指令难记的问题
缺点:
1、开发效率仍然比较低
**以上两种语言都是低级语言**
低级语言:直接跟硬件打交道,很多硬件细节
追求目标:专注于业务逻辑,而不用关注于硬件的细节
高级语言:说人话,按照人的理解表述业务逻辑写程序,但是计算机无法直接理解,需要翻译才行,
按照翻译方式的不同,高级语言又分为:
编译型C、Go: 翻译一次得到可执行的结果,下次直接拿着现成的结果运行就好,不需要再用编译器翻译了
翻译工具:编译器
解释型python、shell:每次执行程序都离不开解释器的翻译
翻译工具:解释器
执行效率: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编译型>解释型)
开发效率: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