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简友广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作者: 墨砚琴子 | 来源:发表于2024-04-13 20:28 被阅读0次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01

    常建(708-765),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与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同年考取进士,结为好友。入仕后长年不得志,仅担任过江苏盱眙县尉,怀才不遇的他,寄情山水,向往脱离世俗的隐居生活。

    破山寺位于今江苏常州,始建于南朝,在唐代时已称得上古寺。写寺庙的诗很多,这里常建主要想突出禅意,故而写的是后禅院。后禅院是僧人所住的地方。

    这首诗是唐诗名篇,整首诗空灵悠远,荡涤尘心。尤其“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更是广为传诵,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模仿借鉴。

    据说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曾想模仿此句,但搜肠刮肚,总是不满意,觉得不如这句自然流畅。常建之文笔可见一斑。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写明时间地点,高林,突出高字,用遮天蔽日的树林,衬托古寺远离凡尘俗世,幽静偏远,纤尘不染。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径对禅房,禅房坐落在弯弯曲曲的小径最深处,那里花草树木繁茂幽深,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有的版本中,曲径写为竹径,认为竹径对禅房更工整。但普遍为大家认可的版本还是“曲径通幽处”,用曲字更能体现幽字。可见,有时候工整并非仅考虑字面,还需考虑意境。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片山光水色让鸟儿自由自在,碧潭幽幽,让人空灵清净,遁去一切凡尘俗念。

    尾联,“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万籁俱寂中,远远传来寺庙中的钟磬声,余音袅袅,荡涤心魂。

    02

    一个春日的清晨,晨曦微光,诗人步行上山,前往破山寺寻幽问禅。

    古寺坐落于山顶处,四周遍布苍松茂竹,从山脚仰望,只见云深不知处,竟不露一丝寺庙轮廓。

    山路虽蜿蜒曲折,但,鸟鸣啁啾,山涧潺潺,草木芬芳,空谷幽林,正是诗人毕生向往之境。

    步履轻松,一路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已达山顶,兴致盎然间踏入古寺。又是一派景象。

    此时,旭日正缓缓东升,金色的阳光洒在四周高不见顶的树木顶端,像布上一层佛光。

    白墙青瓦的古寺被笼罩在这片佛光中,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微风习习,翠叶轻摇。阳光透过叶间隙缝,在墙壁上,院落中,落下斑驳的光影,漾漾荡荡,如浩渺碧洲泛起涟漪朵朵。

    后禅院位于古寺后山。但见,两排翠竹夹道,一条白色碎石小径,曲曲弯弯,直见不到尽头。

    穿行其间,叶上露珠不时滴落于衣帽上,像为诗人沐浴更衣,洗去尘埃,静心参禅。

    日色愈明,鸟鸣更甚,时而在枝头惬意地跳跃飞翔,溅起点点露珠,犹如珠帘飞舞,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五彩光芒。

    路旁,翠绿的低矮灌木丛环绕着一弯椭圆形碧潭,像置于山林中的一面明镜,将山鸟松竹尽收潭面。

    诗人对着潭面,整理容装。幽幽潭水深不见底,仿若一位高深莫测的世外高人,冷言旁观,一语不发,却自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

    微风轻拂,潭影微漾。世间种种烦恼,不过皆因放不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诗人,似有所悟。

    万籁俱寂中,传来一阵悠远的钟磬声,如空谷回音,丝丝缕缕,萦绕心中,不绝于耳。

    诗人只觉洗净铅华,心神一片清明,遂,就地坐下,闭目打坐。

    禅在天地间,何须觅禅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wk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