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非专属消零读书
747丨所谓的参差多态在哪里呢?

747丨所谓的参差多态在哪里呢?

作者: Andylee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09:40 被阅读0次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我最早是在王小波的文章中读到的,王小波是在伯特兰·罗素那里读到的。这句话,王小波在他的书里常提到。

    在这句简洁的话语中,“参差多态”和“幸福”之间其实本无直接的联系。“参差多态”不会使得幸福更幸福一些,但“参差多态”可以成为幸福发生的源头,或者成为幸福产生的必要条件。对于什么是幸福这样宏大的命题,无法详尽地说明。但从哪里可以产生幸福和感受到幸福,在“参差多态”这种情况下可以促成。

    要感谢将“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话译为中文的那个人,他选择了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无限可能的词语。幸福和本源这样的词语是严肃的,很轻易就被人上升到祭坛上去,成为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庄严”。而“参差多态”是人间的,这个词让人理解起来都是充满着乱糟糟,像市井街头一样。杂七杂八,长短不齐,引车卖浆,接踵而来。“参差多态”这样的词语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眼花缭乱,有着满满的元气。我觉得与“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话是文字手艺人阿城讲过的另一句:清汤寡水,不是鱼的日子。这两句话放在一起看,说得都是一回事。

    任何一个懂生活的人,都会喜欢这样的话。可是,这样的话,往往是在沉痛之后才能说得出来的。想一想,这样的话的对立面或是反面,是什么?我们在沉溺在话语营造的氛围和假象中时,还要进一步思索一下,这样的话为何、因何说出来?

    重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时想到了一些。虽然多读一本书,多想一下是一件好事,可思维一旦开始上下追溯,就不会是件愉快的事。这次重读,选的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版本,这个版本的封面采用了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名作《呐喊》作为意象。按照绘画的解释,蒙克的这幅画作表现了“存在性焦虑”。蒙克在1892年1月22日的一篇日记中记录了《呐喊》的灵感来源:“我跟两个朋友一起迎着落日散步——我感受到一阵忧郁——突然间,天空变得血红。我停下脚步,靠着栏杆,累得要死——感觉火红的天空像鲜血一样挂在上面,刺向蓝黑色的峡湾和城市——我的朋友继续前进——我则站在那里焦虑得发抖——我感觉到大自然那剧烈而又无尽的呐喊。”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觉得十月文艺的这个版本,编者要比写《王小波文集》的王小波更焦虑些。王小波在他的文字里,甚少提到“焦虑”这个词,甚至是有些鄙视这个词语。王小波喜欢有趣、思维和参差多态。思维的乐趣是用来消解焦虑,不是用来产生或是强化焦虑。往大里说,思维的目标是用来明确什么是幸福这一命题的。王小波在他的文字里,始终坚持了一种态度-----“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与那些动不动就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文字相比,挺难得。

    《我的精神家园》和《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的杂文集合。如果说在他别的作品中,王小波的思维是连绵的,那么在这两部杂文中,他的思维是跳动的,但同时也是有态度的。王小波翻来覆去、绕着弯子说来说去的事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思考。因为那曾经是他失去后来又机缘巧合重逢的能力。思考,并不一定是正襟危坐和一本正经,胡思乱想也是思考的一种。“胡思乱想并不有趣,有趣是有道理而且新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幸就是有些人完全拒绝新奇。”要理解王小波的这句话,可以到《沉默的大多数》一书的评论区看看,我们会看到有些人的完全地拒绝,而且还义正言辞。不得不说,这种情形也是对“参差多态”最直观的体现。

    《思维的乐趣》是王小波多年前的文章,现在重读,依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对于这样一种失而复得的能力,王小波显然将它视为快乐的一种来源。尽管人开始思考起来,快乐和痛苦的占比因人而异。但会思考和能思考、要思考,与那么一点附带产生的情绪相比而言要更重要一些。在思考之后,人是有其态度的,而这种态度恰恰是构成“参差多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有些思考无足轻重。但思考的要义在于,有没有思考并非是一定要发生的事,但没有思考这件事对我们来讲危险性要更大一些。“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至死方休。”

    思考不见得是人人都能使用的能力。放弃思考比使用思考更容易一些。我们常听说人有无限的潜能,可是我们忽略的是,在这些潜能当中,充当发动机的是人的思考能力,而不是别的。潜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没有被认识到。而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认识到自己,不是通过别人的提醒,而是依赖自己的思考。一个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思考的苦难就在于,它善于制造问题,而非擅长解释。仔细想一想,我们最先失去的是不是“问为什么”的能力和勇气呢?

    思维产生的乐趣与其相伴的勇气是匹配的。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展示的勇气就是拿自己开涮。我认为一个人用来“自黑”的智慧与他的思考是成正比的。所以在《沉默的大多数》中有一个频频出现的主语---“我”。借着王小波的有趣,我们也可以看看我们自己的“无趣”到底有多少?然后睁开眼睛往周围看看,所谓的参差多态,它在哪里呢?

    =============================================

    每一次阅读都会迈向辽阔!《短书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47丨所谓的参差多态在哪里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azi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