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的这波疫情,我们再次被迫待在家里已经二十多天了,此刻的中午我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准确的说应该是下午16点了,待在家里休息时,总是不经意就把正常的作息时间搞乱了。一边忙碌着手头上的事,偶尔抬头望向厨房的窗外,外面的房顶,树枝头,以及所有太阳能炙烤到的地方,所有眼前的景象所投射在眼睛里,再反馈到大脑里,似乎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这样炎阳普照下的小区,因为疫情居家的原因,楼下缺少了人群走动的身影而显得格外冷清,小区的草坪也因缺少人们的踩踏而肆意的疯长了起来,有些无比茂盛。有时窗口偶尔飘出的人叫声却也不免有些突兀,却也透出一丝人气的存在。
虽然已立秋,这时太阳的温度依然可以把树叶晒的蜷缩起来,屋顶的墙面摸起来也会烫手。这样的天气我从来没有惧怕过,反而在记忆里尤为的熟悉。
童年与青年时代,在农村时,这样的大热天挥汗如雨的秋收场景是多么的熟悉与怀念。往常这样的日子,人们应该是在外面一片忙碌的身影,都市是匆匆的人群,喧闹的人声。可是我们却被迫待在家里,什么也做不了。待在家里的一切活动,在夜幕降,宣告一天结束时,我们都会有一种这一天似乎什么也没有做的错觉,尤其是日复一日的二十多天里。
封闭居家的日子,停下的不止是我们的脚步,也有思绪与情感。压抑总归是有的,否则就不称其为人了。人的思想与情感总是畅游与奔放的,若被封闭在玻璃樽里,总是会被约束起来,而失去她应有的属性,这或许就是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压抑吧。
我们认识压抑的存在,这就是我们的清醒,我们知道这种存在是正常的,这说明我们是在正常的活着。
在室内最大的空间里,来回踱着步,找不到要做的事,或者说应该是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一切都索然无味。这样的状态也不仅仅是在这次的疫情中才有的样子,只是在疫情中光临的时候多了起来。如果这样,你平时是怎么做的,那就怎么做好了。既然什么做事的兴趣都没有,那就随便去做一件事情吧,去洗洗午饭用过的碗筷,打湿拖把去拖拖地面的每个角落,或许做着做着就出现了新的头绪。行动起来,会是你调动思绪最有效的方法,即使有效空间的行动也会激活封闭的情绪。
这场疫情的战争不仅是提高肉体免疫力的对抗,也是增强与举起思想,情感盾牌的有力防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