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谈诗论画,
海池雕梁画栋,壁画铺陈,美不胜收。池边游人如织,佛屋经楼高耸。
海池四周绿树如茵,枝繁叶茂,阳光透过树枝照在地上有些斑驳的树影,庇护着来往的行人。微风吹过,树影摇曵,枝头蝉鸣。
房玄龄、欧阳洵、虞士南、于志宁、褚亮等众学士应邀上了船,同李世民一起欣赏美丽的海池风光。
海池的水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晶莹透亮。皇船推开波浪,水中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
太宗李世民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一边询问众位学士:ˇ众位爱卿,最近是否有新的诗歌作品。ˇ
因为来时路上听到蝉鸣,虞世南便在思考着一幅场景:高大挺拔的梧桐树上的蝉,头顶上长长的触须,在风中摆来摆去,真像古人结在下巴处的帽带缨子,在风中显得那么飘逸、那么自在。蝉每天从树叶上汲取清露维持生命,然后就趴在高高的树枝上纵情歌唱。蝉从有了生命那一天起,就在黑暗的泥土中一直往上爬,花费四年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到达大树高处,面对清朗的蓝天,在阳光之中,把自己贮存多年的生命之歌,在大自然中嘹亮地唱起来。它是因为居高才能声自远,而不是因为有秋风在助兴。
于是,虞士南走上前作揖道:ˇ陛下,微臣作《蝉》一首。ˇ
随即吟来。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太宗听罢,明白虞世南借助蝉表达自己置身高处,要用心修养高洁的品格,立下高远的志向,不要总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大为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