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是的,现实是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他千万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认识。
作为年轻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生活。哪怕你的追求是正当的,也不能通过歪门邪道去实现啊!而且一旦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人的一生。
高加林和刘巧珍,黄亚萍和张克南。这些人是因为现实走到了一起。加林毕业后的民办教师被下,他和亚萍也有三年没见过了,而在这三年,“门当户对”的克男与亚萍的感情日益渐好,虽然亚萍不是一开始就喜欢克男的,但克男对她的好,使她深深受了感动,他俩也成了全县的模范couple了;巧珍也大胆地追求了加林,巧珍的美丽和善良,多情和温柔,无私的全身心的爱,曾最初唤醒了他潜伏的青春萌动,点燃了他身上的爱情火焰。
但生活就是这样,加林又回县里了,加林和亚萍志趣相投,可谓“灵魂知己”,这让两人的情感都有了很大的动摇。由于亚萍的“新时代恋爱思想”,我行我素的性格,使她遵从了内心的理想。亚萍从小养尊处优,生活无忧无虑,难免形成一种唯我独尊的性格。什么事都力求最称心如意。在亚萍给克南的信中说“过去咱们两个之所以发展了关系,完全是因为你适时地关怀了我,使我受到了感动。但这并不是爱情。”严格意义上说,克男和“舔狗”沾一点边,所以说,对“女神”级别的亚萍来说,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加林也是一个上进心强,勇于追求理想,自尊心强的人。“同辈的后生没人能和他相比”。如此要强的人又怎么会陷入农村生活的泥淖呢?性格所致,他们都选择了理想,这条“风险最大”的路。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虽然时过境迁,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选择。有些是高中在一起的,大学异地,大部分双方都没有勉强,可能大学上了半年就草草了解,各自开始新的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地理隔离”带来的压力与困境,还是非常巨大的。人都是感官动物,若没有持续强烈的刺激,很难用理智克制现实的压力。如果二人的情感不是非常深厚,选择重新开始,刚开始可能是难以接受的,会陷入一段时间的低谷期,但从长远看,对双方还是都很有利的。
《人生》中的“三对couple”向我们展示了现实的压力对爱情的巨大影响,对年轻人的选择有很大的借鉴作用。现实就是这么的骨感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