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揪心的痛让我铭记
——《苔丝》有感
“可怜你这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口是张床,供你养息。”
——莎士比亚
人思想的进步,代表着时代的进步。从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到现在的“男女平等”;从以前的“门当户对”,到如今的“恋爱自由”;从古代有“大家闺秀”,到当今有“女强人”“女汉子”!这些改变都是思想观念的进步。我们很幸福,生活在这个讲“平等”、“女权“的法制社会。可是,哪会有战争不流鲜血?就像发展至21世纪的历程中,总会有一些无辜可怜的牺牲品。而,纯洁的苔丝便是其中小小的一枚…….
苔丝,一个美丽善良的农村姑娘。生长在贫寒的家庭,不幸的是,还有一对愚昧无知的父母。苔丝的父亲听信牧师的“胡言“,让苔丝去攀所谓的“亲戚”。年幼无知的苔丝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劝说,跑到地主庄园去做工,却被地主少爷亚力克奸污。这是造成悲剧的缘由,罪恶的开始!苔丝的世界从那一刻彻底颠覆了。她自责,悔恨,认为自己是不贞的女人,甚至觉得自己不该拥有幸福。可是,不知是上帝的眷顾还是讽刺?苔丝爱上了那个说他父亲是贵族后裔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新婚之夜,苔丝为表达对爱人的忠诚,坦白了失身的遭遇。这可怜的女人,那个年代,可想而知…..被丈夫抛弃。她还没有享受幸福,又开始了苦难的生活。
故事还在继续……亚力克再次的纠缠,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弟妹失学,一家人沦落街头,丈夫又毫无音信的情况下,苔丝“舍身救家”与“恶魔”同居。我们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狠心弃妻的克莱尔又回来了,他醒悟了。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太晚了。爆发了,爆发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苔丝的悔恨吞噬了她的理性,她,刺死了这个卑鄙的亚力克。安静了,鲜红粉刷了墙壁。或许,此刻苔丝如释重负,做回了自己。坏人得到了惩罚,但是,别忘了,这是苔丝的世界,悲剧的集中营。与丈夫逃亡后,最终被捕并判死刑。亚力克是该死的,他的死让我有种大快人心的感觉。俗话说的好,“No zuo,no die!”苔丝,她的愤怒是绝望积累的。当看到丈夫回来的那一刹那,心灵回到了身体,但却碎了一地。她才是被骗的受害者,这个社会悲剧的受害者。仿佛她的眼泪从我的眼眶,顺着脸颊滑落,恍惚间,掠过一阵揪心的痛。
同样是爱情,《苔丝》没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爱的浪漫;没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爱的惊天动地;没有《孔雀东南飞》爱的坚贞不渝。《苔丝》的爱让人感到凄婉而绝望,爱情最脆弱的就是爱人的不理解和怀疑,爱的是人,是精神,是内心,而不是表面。克莱尔和苔丝的结合,并不是建立在真正爱情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利己主义的计较上。随着整部小说的剧终,作者又挽回了克莱尔的形象,他摒弃了世俗的偏见,回来了,克莱尔还是爱着苔丝的。虽然这并没有改变这部小说悲剧的结局,但还是有一丝丝的安慰。
不得不说的是,托马斯·哈代不愧是一位跨世纪的文学巨匠。《苔丝》这部悲剧作品是历史(十九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以后,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真实写照。作为,21世纪的女青年,我从《苔丝》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她对生计和爱情的无奈。为什么我的苔丝那么可怜?为什么我的苔丝在可以得到幸福的时候被上帝无情的拒之门外,得不到最亲爱的理解?为什么我的苔丝被他们推来推去,最终走向不归之路?苔丝的形象代表的是那个时代不幸生活在没有人道的社会的朴实的劳动人民,周围充斥着旧的传统观念和庸人的思想。这本书虽然是个悲剧,但是,让我记住了,一个纯洁的名字——苔丝。

2015.5.9作品
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