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6504/793d2ff7a82d6439.png)
是不是在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个野营梦?
上周末,孩子去南湖公园玩,回来后说那里有很多人搭帐篷野营,他嚷着也要帐篷,也要野营。架不住他死缠烂磨,在网上下单买了一顶可容纳三四人的帐篷。
前天帐篷到货了,除了帐篷,还有充气床垫、野餐垫子以及吊床。平时什么都要妈妈帮忙的孩子,这次根据说明书自己学会了支帐篷,还给充气床垫充了气。本来计划五一去野营,只是在家里学一学怎么支帐篷,小家伙突发奇想:“妈妈,先在家里支帐篷吧。”
于是,原本宽敞的客厅中央多了一顶帐篷。
这下子,小家伙像有了自己的新房间一样开始忙活起来。他把卧室床上毛绒熊抱到了帐篷里——他一直把这只大熊当作自己的儿子,每晚睡觉都放在身旁。还把床上的毛巾被、夏凉被、毛毯都搬到帐篷里。
昨天一天都在下雨,平时孩子该闷得不行了,有了帐篷后小家伙不觉得闷了。除了吃饭写作业,大部分时间他都待在帐篷里。如果满屋子看不到他,喊一声就知道他在帐篷里。
他在帐篷里干什么?我也很好奇。
昨天晚上,在孩子的隆重邀请下,我参观了他的小帐篷。帐篷分为前后两个门,孩子把一个门作为正门,另一个门作为送货的门。
从正门钻进帐篷,里面还挺宽敞。孩子像主人一样热情“招待”我,告诉我帐篷屋的布局:这里是衣帽间,这里是娱乐区,这里是睡觉区,还支着小床桌——用来看平板。
孩子介绍得眉飞色舞,那神情俨然把帐篷当作自己的私人空间,我是进入他领地的第一个客人。介绍完,孩子邀请我躺下来体验一下。
把客厅的灯都关了,孩子用他的小手电穿绳做成吊灯,我们在帐篷里躺下来。
充气床垫软软的,带着枕头,躺在上面伸开双腿很舒服。闭上眼,听着电话手表里的故事,仿佛自己真的置身户外。帐篷外面就是广阔的草地,月光淡淡地笼罩着大地,月光下的草地静静的,只有偶尔几声蛐蛐的鸣叫,让人似乎回到童年时的夜晚,一样静谧,一样安宁。
忽然理解了孩子对帐篷的渴望,那是孩子对自然天然的渴望。
对于从小生活在自然怀抱中的我来说,自然熟悉得就像家里的小院,或者说我们的小院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只不过被人类筑了一道围墙,围了个圈,根本就没脱离自然。
生活在自然中的我们,何须什么帐篷?我们的房屋就是天然的帐篷,走出房子外面就是整个自然。
早晨一醒来就能听到从树叶中漏出的鸟鸣声,不同的季节不同的鸟鸣,唧唧啾啾,叽叽喳喳,有的婉转,有的欢快,这种天然的闹钟不让人烦躁,让人心情很愉快。
最热闹的是夏天的夜晚,就像鲁迅在百草园中所写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夏夜乘凉,屋里屋外,到处能听到昆虫细碎的鸣叫,人们一开始说话,昆虫就自觉安静了,等到没人说话安静下来,昆虫的奏鸣曲又开始了。
我们家住在村边,村里的小河从我们门前的坡下流过,所以比起那些住在村里的人我们又多了一种声音——蛙声。
静寂的夏夜,夜深了,村里的小河传来一阵阵响亮的蛙声,此起彼伏,像开一场夏夜的音乐会,习惯了伴着蛙鸣入睡,梦里都是蛙声。夏夜乘凉,躺在散着热气的房顶,望着深邃的夜空,数着数着星星就睡着了。
我们那时的生活,现在的孩子是体会不到的。他们从小生活在城市,住在离开地面很高的楼房里,从窗户看出去最多的就是高高低低的楼房,除此外就是马路和车流。
夜晚,听到最多的就是汽车的鸣笛,看到最多的是城市的霓虹灯,连星星都因为城市灯火太亮黯然失色,即便十五的夜晚,月亮也没有路灯亮。
在远离自然的城市,一年四季,除了下雨下雪,衣服更换,否则都感觉不到四季的更迭。
对自然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即便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从没离开过城市生活,灵魂深处也有对自然的向往。
习惯睡在离地几十米高空的孩子,向往睡在大地上,紧贴大地的气息;习惯城市灯火的孩子,向往睡在天底下,聆听天籁之声。
野营,给予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帐篷,寄托了孩子对自然的渴望。
自然对人类的吸引力,从来都没有消失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长在自然里的孩子,还是从小没有离开城市的孩子。
已经很久没有亲近自然,突然很期待一场野营,和孩子一起重温自然的气息,重回自然的怀抱,放松身心,在天籁之音里静静入眠……
2023-4-24
![](https://img.haomeiwen.com/i25196504/f58735f501d452b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