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亲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下来的感受又是怎样的?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人、哪些事呢?
看到亲情这个主题,我心里似乎感觉不是滋味,感觉我是一个没有太多亲情的人,既没有得到很多亲情,也没有给出去更多,感觉自己是一个人情味不浓的人。但这也许是我曾经的感觉吧,至少现在,我不觉得自己是一个缺少人情味的人了,我觉得自己还是很重情意的,和很多朋友都有很深的交往,尤其是心灵深处的情感联结。
“亲情”似乎是我多年的软肋,总感觉没有得到更多来自于父母的亲情,被忽视,被冷漠,是一个缺爱的孩子。虽然经过多年的学习,成长了许多,内心深处的感受却一直在某些时候隐隐作痛。平时讲课、做咨询的时候,我都是老师的角色,当今天可以自由书写,回归到自己的时候,内心的小孩还是会情不自禁的流淌出一份难过和委屈,需要抱一抱自己,给自己一点温暖,会增加一点力量。
用了前半生的时间与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永远没有标准答案,有时是一点点,一次次的付出和努力。但依然还是会在与父亲的冲突中,感到自己是脆弱的,紧张的,害怕的……这也许都是童年留下的吧。看着父亲渐渐老迈的身躯和体态,心里有时不免心疼和担忧,用心的为他做顿饭,陪他聊会天,给他买各种生活用品,尽量给他提供方便,送去温暖,这是我能为他做到的,这也就是亲情吧,是我们的父女之情。父亲是一个很理智的人,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典型的知识分子,做事非常认真,不太擅长人际关系,母亲和他是大学同学,两个人一辈子都是石油人,为祖国做出了贡献…
写到这,眼睛有些湿润,不知是对母亲的怀念,还是感动于他们的一辈子,把亲情都奉献给了事业,还是依然感受到自己的委屈,是“石油”夺走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让泪水奔涌而出,手和心都略作停顿,似乎感到有些理解父母了。知识、事业、年代、远在他乡和身不由己,都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努力的工作,书写着自己精彩的人生,我为他们自豪。因为理解,会渐渐的生出接纳。
亲情,写着写着好像没有那么多委屈了,或者是看见了自己,也看见了父母,人都是需要被看见的。看,不只是用眼睛,更多的是用心,去深深的体会。让情感尽情的流淌出来,会变得轻松,理性也一点点的回归,这方面我多次的体验过了。
亲情,曾经总是停留在悲伤的记忆中,挥之不去,如果没有机会,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和书写,就容易被情绪裹挟,被旧模式带走,就可能一直停留在不实的记忆和情绪里。感慨每一次的用心书写,都能带我不一样的成长。亲情的主题,把我带回到不舒服的回忆里,如果没有觉察,我可以写出无数个曾经受伤害的事件,一定是泪流满面。但觉察既是发现和改变,我的思绪没有停留在“被害者”的角色里,没有自艾自怜的“疼惜”自己,这个转变应该还是得益于这些年的学习吧。此刻,心里升起一份淡淡的喜悦。
通过书写,我更加理解和接纳了父母,接纳了我们家似乎有点“冷漠”的亲情方式。也许那就是一种空间,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空间,更多的独处,带给自己思考和独立,这些我也都受益其中。亲情是一份内心深处的情感,没有标准答案。放下自己的期待,即享受来自于婆家的热闹和亲切,又能享受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安静和清欢,内心一下子就变得开阔了许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