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
过年首先就意味着假期,寒假虽然比起暑假来说要短很多,但因为春节的存在,寒假反倒乐趣更多了些。
十年前,年的感觉是从腊八开始的,“过了腊八就是年”,在传统习俗里,腊八节的代名词就是老妈煮的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转眼已经十五年没吃过老妈煮的腊八粥了,对腊八粥的样子早已模糊。记忆中最后一碗腊八粥是高中食堂吃的,那碗粥是干的,很硬,如同吃米饭一般。
小时候,打从腊八开始,忙碌的腊月就开始了,爸妈要从商店里一点一点买好麻糖,水果糖,各种肉类,蒸好花糕,写好对联,再讲究一点的,会挂桃符,还要准备好堆旺火的炭和各色礼炮。
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任务和流程。
就像童谣《腊八节》里唱的那样: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八节之后,除夕前的第二个节日就是小年了,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一样,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小年这一天通常要吃麻糖,吃麻糖的原因结果是因为灶神要上天汇报工作,在没有灶神管家的这几天,要吃麻糖把牙粘上,不能说脏话。麻糖有好几种,自己最喜欢的是那种一个小球的麻糖,吃两块准能锻炼咬合肌。
除了做各色点心和面食,年前还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杀羊和大扫除。
羊肉是特别重要的过年美食,但是小时候因为羊肉贵,只有过年过节把自己家的羊宰了才有一顿香喷喷的羊肉饺子。
大扫除也是特别重要的辞旧迎新的仪式,到现在依然保留了下来,如果没有大扫除过,就像没写过新年愿望一样,这个年就过不踏实。大扫除除了通常的擦玻璃扫地等常规流程,在晋西北还流行贴窗花。
小时候的老院子窗户通常是上面是窗花,下面是玻璃,那时候还没有落地窗的说法。窗花是房屋很重要的装饰品,但是窗花纸很有韧性,任凭西北风呼啸而过,它就是不破。遇到室内通风不畅,窗花纸还可以做成卷帘窗,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卷起来通风。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除夕前准备好了,除夕那一天,早上把旺火堆好了,对联贴好,一家人就都等着年夜饭啦。
发旺火的时间通常是除夕夜里24点,但也有初一早上五点的。我长大的那座小城,就是五点发往火,四点多,轰轰隆隆的爆竹就开始在四面八方响了起来,大家穿好衣裳,绕着旺火响炮的响炮,烤火的烤火,通常还要把新衣服围着旺火烤一圈,然后各自回家换了新衣服。等着天蒙蒙亮,就开始去亲戚家拜年收压岁钱去啦~
一晃眼,来了上海三年了,自己在上海没过过一个年,过年期间的上海,就像一座死城一般,了无生气,也没有年味。回到家乡,纵使现在的年味也以不如当年,但仍然充满着童年的回忆和浓浓的乡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