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高以翔倒下了,下一个又会是谁的偶像,用的又会是哪些粉丝的流量。”
高以翔先生意外地离开了,各大媒体不意外地沸腾了。
在各个大V,官微的每一条相关微博下,充斥着粉丝们的震惊,不解,愤怒与哀嚎。悲痛之情,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各位正在滴血的心。
一时间,浙江卫视,这个竞技综艺类节目越办越火的“中国蓝”,站在了风口浪尖,被理性的粉丝质疑批评着,被不理性的粉丝诋毁谩骂着。
记得小时候,90年代,“粉丝”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年轻人统一称自己喜爱的明星为偶像,自己则会把自己定义为我是谁谁谁的 “歌迷” 或者 “影迷”,又或者直接说我很喜欢这个作家写的文章。
所以那个时候,如果有朋友跟你分享他偶像的故事,即使你不认识,仅凭第一句话你便能得知他的这位偶像是做什么的。
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这一大批80后大叔好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经常听到有人滔滔不绝地介绍完自己的偶像之后,竟然只能得知这个明星 “好帅、超美、性格很好、很努力、对粉丝很好……”。
明星们的本职工作被慢慢忽略了,综艺新闻便占了上风。爬高上低,你追我跑也就渐渐成了明星们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认真写首歌,专心拍个电影?有空再说吧。
毕竟,在节目上放个屁,也可以是真性情的一种体现。
一个屁,能圈百万粉丝,傻子才努力做事业。
现在,类似 “歌迷” “影迷” 这样的称呼已经很少听到了,大家统称自己为 “粉丝”。
也好,不然该怎么说,我是被他 “一个屁” 吸引过去的?滑天下之大稽。
高以翔先生的离世,给所有类似的竞技类综艺节目敲响了警钟,给其他明星敲响了警钟,给各个经纪人公司敲响了警钟,甚至给996工作的小伙伴们都敲响了警钟。但,最应该警钟长鸣的,不应该是作为 “粉丝” 的我们吗?
如果一位歌手,太想为自己的歌迷多出好歌,新歌,结果过劳致死;
如果一位影星,太想奉献一部纯良电影给大家,结果不慎意外身亡;
如果一位作家,太想与读者分享另一种精神世界,结果倒在了正在整理的草稿纸上……
或许就不会有如此多的争议:我们会在欣赏他们生前留下的作品的时候,为他们感到惋惜;会被他们的敬业精神感染,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同时提醒自己要多爱惜自己的身体,就像是偶像用生命交待给自己的最后一件事情。
明星也是人,喜怒哀乐悲,吃喝拉撒睡,一样都少不了。更多地展示出自己的那一方面,多数时候是要参考粉丝们的口味的。
粉丝们喜欢他们开朗的样子,他们自然就会多笑笑;
粉丝们喜欢他们酷酷的样子,他们自然就会少说话;
粉丝们喜欢他们随性的样子,他们自然就会多说一些貌似 “不经大脑” 的话;
粉丝们喜欢他们“拼命追赶”的样子,他们自然就会多跑跑……
而 “粉丝” 这个群体,没有也不能有任何约束的群体,越来越像谜一般的存在。
近十年间,国家广电总局数次以口头形式下达或书面形式颁布 “限娱令”,依然没能阻止各种娱乐节目的火热。
你限制我的播出时间,我就把节目从慢热的长跑改为刺激的短跑;
你限制我的节目量,我就把隔壁的流量运动员拉过来跟我们一起跑;
你限制我发给 “运动员们” 的薪资标准,嘿,这个倒合了我的心意。
随你怎么限,我自然是有办法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不一直都是咱中国人的专长吗?只要粉丝多,只要粉丝喜欢看,放心,我一定尽我所能,结合八方之力,跑给你看。毕竟谁会跟 “名” 和 “利” 过不去呢?
我们中国人从刚能填饱肚子的旧社会,到娱乐至死的“新风尚”,只用了短短20年左右的时间;
一个卫视的崛起,有时只需录制一档综艺节目的时间;
网红的兴起,也只是一夜之间。
而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无非是吃饱了的粉丝们的喜爱。
偶像们,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粉丝们负点责任吧。追星有时候很辛苦的,仅有的这点娱乐时间就不要让粉丝们再心怀内疚了;
粉丝们,《追我吧》节目今天官方宣布永久停播了,热度也在逐渐降温,不知你们的心情有没有得到一丝抚慰。
摒弃那些消耗自己偶像的节目,让偶像们也理性回归到自己的主业上发光发热吧。
我们不能总是在意外发生之前隔着屏幕为自己的偶像喊加油,意外发生之后敲着键盘为自己的偶像鸣不平。
一个高以翔离开了,一档节目结束了。
浙江卫视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巨人,任由万人唾骂,却有恃无恐。
因为他们知道,偶像是一时的,粉丝是永恒的。
等热度散去,还可以有很多节目供他们选择,无非就是换个偶像。
而但凡偶像,就一定有很多粉丝。
此时心最痛的你,在得知高以翔要参加《追我吧》的时候,也是最开心的吧?
分享一则真实发生的段子:
记得有个记者探班刘德华,那时《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正火爆,刘德华女儿也正惹人爱。
记者问 :“请问刘天王,您有计划参加《爸爸去哪儿》吗?现在这个节目特别火诶。”
刘德华答:“好啊,让我回家问问我爸爸有时间没,带不带我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