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究竟是在养什么?给娃一个好的未来,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健康的身体,给自己一个未来,老有所乐,老有所依?我们一方面宣称不求其他,就希望娃能好好的过自己的一生,有份工作养活自己,一方面不断纠结于眼前的作业、起床、睡觉、兴趣班,家长们仿佛都带上了一个巨大的焦虑帽,好像今天早上起不来,就意味着娃今后都不会有自控力,好像今天的作业完不成,以后就找不到工作,好像今天这顿饭不吃完,一辈子都会生病一样。
真的是带娃不易,还是我们本身太过于焦虑。宣称要给孩子“爱和自由”,却无处不在“强权与暴力”。
最近,在学习反思的过程中,愈加清晰的意识到,为什么,我们不能多给孩子一份信任和自由,为什么,养娃的焦虑与日俱增,家长越是用力过猛,越容易起反作用?
曾经看到一个比喻,养娃不是雕刻,给你一块原石,一点点打磨掉多余的部分,塑造出想要的样子,养娃应该是园丁,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生命的力量,不管是娇艳的花朵、伟岸的大树,还是一颗平凡的小草,园丁要做的仅仅是在合适的时机施肥浇水,不是硬把花种成树,更不是拔苗助长。
我们在带娃中,不断的被焦虑折磨,实际反映的却是自己对自身的焦虑,焦虑我们不是完美父母,焦虑工作生活的重重压力,想一想你平时对孩子说的话,不按时上床就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不好好吃饭就是个小矮子,一次考试考不好就考不上大学……我们不断把负能量和负评价转移到孩子身上,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打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你没有思考的能力、没有判断的标准、分不清是非好坏、你无能、你必须听我的……我们究竟给了孩子什么?
想想你自己的成长经历,你觉得是父母的教育塑造了你的人生吗?总归大部分时候我们还是在自己决定着自己的人生,父母给孩子的,应该像园丁而不是雕刻家,不是控制,而是引导,不是怀疑,而是信任,不是插手,而是接纳,不是让孩子更依赖我们,而是拥有最为宝贵的自由意志和主动意识。
家,应该是依靠和港湾,不是控制和责备。
希望在二宝的养育之路上,做得更好。前提就是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的事和孩子真正需要你为他做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