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前几天去一个朋友的公司办事,正赶上他对一个员工大发雷霆,隐约听到是因为那个员工把一个流程弄错了,得重新返工,损失了几十万。然后他和我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有多不认真、不努力、每天就是闷头刷手机,又说起十多年前他的老东家让他派驻上海的时候,每个月只有1500块的工资,而且没有补助,连日常开销都不够,但他又想攒点钱,所以每天晚上到网吧去上班,这样就可以有住的地方。过了半年,项目完成的时候,上海的公司挖角把他留了下来,他就是这样在上海扎根了。
接着又聊到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开销。比如我们律所的一个年轻律师,他每个月租房要四千,社保两千五,餐饮交通三千,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开销,要小一万,但每个月不一定有一万的收入,有时候还要找家里要点,老家是小县城的,父母加起来的收入也就几千块,挺不好意思的。至于自己能撑多久、以后怎么办,都不知道,很迷茫。
最后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的压力是真的大,我们那个时候虽然苦,但可能是赶上了最后一波机会的人,如果是现在到上海,我们大概都留不下来。
这就提到现在所谓“年轻人躺平”的问题了。
80后那一代人,虽然赶上了大学教育改制、房价上涨,但还是有很多机会。那时候社会阶层还没有现在这么固化,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很快改变命运,比如大学的保安通过考研就会成为一个收入不错的白领,而且那时候是鼓励这种事情的。不像现在,一个做保安工作的年轻人,先不说他能不能承担读研的成本,就是他身上“保安”的标签就很难让他通过面试。那时候还有各种低成本创业的机会,即便创业失败了,社会包容性也高,人家会认为你是英雄,还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是现在创业失败了,又过了就业的黄金年龄,基本就没有机会找到与创业前相当待遇、层次的工作了,所以好多人只能去送外卖、开滴滴。
现在的年轻人是在“尿(sui)文化”、“丧文化”、“低欲望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又没有吃过太多的苦,所以并没有太多去通过努力改变现状的动力。即便有想改变的,因为社会固化的原因,也轻轻松松的碰到了不高的天花板,碰过几次,头痛的要死,只好选择躺平了。
不仅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此,好多富人家的孩子也差不多。十多年前,我认识的第一个富二代拼命工作的程度让我咂舌,他告诉我:他不想一直活在家里的光环下。但是现在我认识的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男孩热衷于追网红,女孩热衷于扮网红,偶尔加个班,一定要发个朋友圈显摆一下。家长看到了,还开心的要死——他们对下一代的要求也降低了,不求能超过他们,只要能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守住家业就满足了。
社会一直在变化,打个比方,那个时候像是上午,整个社会充满了朝气,人们都有目标、都有理想,所以流行的是《百家讲坛》这种知识型节目。现在像是中午的午休时段,所以流行的是抖音这些辣条娱乐和网文这种泡面文学。这也没有什么不对的。这种状况只是社会这条河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了沉淀的结果。有的上升,有的下沉,最终形成了各自的阶层。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意识到了阶层的存在,也想打破,或许也付出过一些努力,但期望过高,付出的努力在达到质变的数量之前就放弃了,所以在“尿(sui)文化”、“丧文化”、“低欲望文化”之后,出现了“躺平”文化。
并不是所有的年轻人都是如此。
有一次我打车,司机师傅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伙子,只有二十岁出头。他告诉我:他十五岁就出来闯荡了,开始是在厨房做帮工,后来攒了点钱,加上贷款就买了一辆车跑滴滴,现在贷款马上还完了,下一步的打算是过两年回老家买个房子。我听完特别惊讶,小伙子却说没什么好奇怪的,这样的人有很多。即便是那些热衷于追网红、扮网红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大多数人受的教育也比普通人好的多,只是因为不需要承担父辈那样的压力,多了一些选择而已,真正到了要他们做事的时候,还是拿的出手。
穷人的日子很难过,所以穷人都想变得不穷。富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富人想要变得更富有很难,但变穷就容易了,也就是一个决策失误的事,况且,富人一旦变穷了,落差比穷人大的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穷人和富人都很努力,以便变的不穷或者不变穷,只有中间层的人相对好过一点,不用那么拼命。但社会发展是会逼着人努力的,不管是谁,“躺平”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只要躺平,你停下来,都会面临下沉的问题。
正常来讲,社会只要不发生剧变,阶层固化一定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在中国也不必担心会发展成韩国那个样子。
还是把社会的发展比作一条河,代表韩国的汉江因为韩国国土面积的原因,注定就是条流淌平稳的“小河”,所以一旦沉淀固定下来,就很难改变,但代表中国的黄河不一样。考虑到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对周边国家的虹吸效应,中国社会发展的这条河即便变缓,也只是和从前相对而已。机会还是存在的,只是和以前不大一样而已。设定个务实可行的目标,付出相应的努力,把“躺平”当成中午休息就可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