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器物有灵魂,匠人乐谦恭

器物有灵魂,匠人乐谦恭

作者: 天桥一霸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2:40 被阅读0次

    故宫,一座被尘封了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

    随着一道又一道宫门的打开,那段被尘封的历史,也揭开了序 幕。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让我对“工匠精神”又有了更深厚的感触。

    这部纪录片叫做《我在故宫修文物》,片中的主人公是几位匠心独具,且工匠精神十足的手工艺人,他们的师傅,是传统阶层士、农、工、商中的工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生活节奏“快餐化”的帝都——北京,他们心甘情愿的花时间静下心来用自己淳朴的双手去打磨,制作一件件工艺品,这份坚守,这份执著,这份矢志不渝,在今天这座喧嚣的城市显得弥足珍贵。

    几年前,我也曾游历过故宫,对其中的一砖一瓦有着别样的情怀,那红砖碧瓦,深宫高墙,让我不禁想起一首民谣:

    江山八千里,京城九重门。

    得见天子面,方知帝王恩。

    不见天子面,不知君王尊。

    又有古时达官贵人常说:

    “日落皇城根,天子脚下抖浮尘”。

    可见故宫带给人的感觉还是等级森严,象征身份高贵,并且覆盖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忍不住想进去一探究竟。故宫几经朝代更迭,至今已有六百多个春秋,今天的这里已不再是昔日充满天威的紫禁城,它成了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而那些被尘封了近百年的古玩珍品,也随着故宫的开放浮出水面。

    让我们和那些温厚谦恭的匠人一起去感受下这些精致器物吧。

    打磨,抛光,洒水,上漆,全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般一蹴而就,没有现代科技的光环笼罩,靠的只是故宫文物工匠们的耐心,细心与恒心,那一件件古玩,是他们的呕心沥血之作,一刀一刀的勾刻,更彰显出平凡中的高超,正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般,工匠们对于艺术品的加工与改造,亦非一朝一夕之功。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真的情不自禁的由衷的想发表感慨,中国历朝历代的工匠精神和品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的熠熠生辉。

    纪录片中的王津老师,是个可爱,温和,腼腆,谦虚,诚实,勇敢,朴实而又善良的人,他集众多中华传统美德于一身,将大国工匠的操守展现的淋漓尽致,言语上质朴无华,但却满腹才艺,堪称工匠行内翘楚。

    木工组屈峰老师有言,古人格物致知,又以物观己,古代文物器皿承载着人的意识,审美和精神,观物如睹其人。较之古代先贤所作,现在的人心气劲不及其十分之一。这时的我感触尤为深刻,古代很多宝贵灿烂的文化,手艺没有被很好的继承下来,看看现在市场上些所谓的西方奢侈品便可知。

    要是在旧时,九州工匠百花齐放,举世无双,我华夏大地独树一帜,独占鳌头,独领风骚,尽显光彩与荣耀,岂容那些英文字母之品牌。

    真的好遗憾,现在只剩这一小部分人在修复旧物,没有新接班人去耐心打磨创造。此乃中国传统行业之缺憾,这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的珍稀,应当有人去继承并发扬光大。且相较于现代工艺,古代工艺笑傲至今;老手艺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十年磨一剑,现在年轻人却急于求成,浮躁不堪。何出此言,格物便知。

    在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位师傅,品性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谦恭。所谓的满招损,谦受益,他们时刻在践行着!

    这样的心性,也只有在这儿能炼就成吧。和当今社会其它角落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同时,也很钟爱景物的镜头,大花喵子爱看浇花,在窗台上呼呼大睡,说不定这些喵子就是花猫第几十代,喵祖宗的铲屎官是某朝重臣呢。

    每一次镜头转移都让人感觉时间的静止和流动,跟随镜头,树影婆娑,笑声,谈话声,跑过的大花喵,恍如隔世,物是人非,红墙缄默。随着景色变换,总让人有缅怀之感。想缅怀些什么,但又不知道从何而起。就像整部电影一样,没有太多形容词,镜头只是一扇门,门打开,故事随着故宫一砖一瓦,一字一画,一琴一钟,缓缓流淌,平铺直叙,仅此而已。

    最后,故宫修文物的老师们,驻足在展出台上看自己修复的物品,古典智慧的结晶在此刻倾巢而出,莫名的感动。

    这都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用生命与青春倾注在其中的成果,可说是精华中的精华。这些被修复的与原物几乎无异的精品,是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

    片尾,故宫文物修复又来了一小批新人,故宫博物院院长语重长恳切地致辞,帷幕落下,音乐响起。

    器物有灵魂,匠人乐谦恭。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器物有灵魂,匠人乐谦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ng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