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长治的襄垣人和黎城人,不论男女长幼,不论贫富贵贱,也不论认识与否,只要一见面,就要嬉笑打闹,你叫我“干儿”,我唤你“外甥”,你让我叫你“舅舅”,我让你叫我“姑姑”,甚至动手动脚,狎昵浪谑,不一而足。过火者,恶作剧,抢东西,却不犯恼。即使恼了,也还必须再把你逗笑,和好如初。文明时,互称“亲家”,亲热异常;外出时,互相照顾,一路同行;遇强时,你帮我衬,共同对敌。总之,只要一听是两县口音,叫一声“干儿”,陌路立即变成亲人,你有吃喝我拿来就吃,我有东西你拿去就用,即使当再大的官,一听来者是两县人,立刻放下架子,平起平坐。这种特别的风俗,特殊的关系,延续了几百年,成为襄垣人和黎城人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民间流传着很多的版本,我觉得桑爱平老师经过多年采风,记录下来,并整理出来的资料文本和逸事,更有说法力。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1、民俗渊源
襄垣黎城之间这一奇特民俗,不知开始于何时,也不知发源于何处,仅有一个传说:相传古时襄垣北关村东有一“小店院”,院中住着一户人家姓王,王家夫妻二人,生有一女,长至12 岁,聪明可爱,乖巧伶俐,王氏夫妇爱如掌上明珠。这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王氏要去黎城广志垴山上的玉皇庙进香,吩咐女儿在家好好待着,不料,王氏来到玉皇庙进完香,回头一看,12 岁的女儿早已跟在身后。此庙有个忌讳,凡未出嫁的女孩是不准进庙的。王氏心里一急,叫一声“小奶奶”,随手打了女儿一巴掌,没想到,这一巴掌下去竟把女儿给打死了。旁边一老道说道:“此女非凡,原为玉皇侍妾,已坐化成仙,赶快包骨塑身。”于是当地人为女孩包骨塑身后放在玉皇神像一侧,称为“襄垣小奶奶”,后又将“襄垣小奶奶”移至半山腰的娲皇庙。从此,襄垣黎城成了“亲家”。至今,每年农历的四月十八日,襄垣北关的王家还要到广志山给“小奶奶”送新衣、换新鞋。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此事或许有之。但是,笔者认为,两县人民之间如此广泛的风俗,绝不是一个民间悲剧式的故事所能成就的,背后一定有一段佳话。这段佳话极有可能发生在两个县主之间,而且是两位有善政的县官,不然,两县人民也不会如此捧场并引以为荣。或许是两县县主之间的一次和亲,“传说”不过是一种附和而已。以前好像看到过关于和亲的资料,但想不起来是在哪里看过,也说不出更详细的内容了。不过,“传说”发生在北关村东,这里曾经是襄垣旧城城址,由于漳水浸城,才将县城迁至甘水以南,即今城。襄黎民俗若真是由“和亲”而起,那北关村还真的就是“娘家”呢。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2、襄黎逸事
襄垣黎城民间既然有这样源远流长的奇特风俗,那么,千百年来,就免不了产生许多关于襄黎之间的民间逸事。
逸事一:20 世纪八九十年代,襄垣北关村王家突发奇想,想把“小奶奶”请回娘家“住”几天,苦于没有人与黎城方面交涉,就求到某国家公职人员,该公职人员乍一想,觉得也是弘扬襄黎民俗文化的好事,于是就帮忙联系了。没想到,“小奶奶”回门之日,襄垣北关,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就差没有挤坏人了。谁知这下捅了娄子,被责令立即停止迷信活动,责任人都受到了批评处分。此次活动是民俗活动还是属于封建迷信?这里恐怕有个“度”的问题。若仅限于传说,就属于文化范畴,若将“小奶奶”当做“人”或“神”请回来,再大张旗鼓地举行什么仪式,那就属于迷信了。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逸事二:农业学大寨时期,襄垣组织中、基层干部到大寨去参观,大巴车拉着满满的一车人,走到半道停车吃饭,正好和同样也是去参观的黎城大巴相遇。这下有热闹戏看了,两车人你逗我、我逗你,你推我、我搡你,你把水泼在我身上,我把饭扣在你头上,黎城人到襄垣车上来打,襄垣人到黎城车上去闹,好一场混战。乃至有被打伤者,有损坏车者,却没有一个犯“恼”,最后,还是在笑骂声中司机赶快走车了事,被打伤者、被损坏车者只得自认倒霉,却并无怨言。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逸事三:曾有一段时间,黎城和襄垣对开了一趟长途客车,跑了没有多长时间,该条线路就停开了,为何?赔本,因为坐黎城车的襄垣人不买票,坐襄垣车的黎城人不买票,双方都无计可施,于是,只好停开。
逸事四:黎城产柿子,但黎城人不敢来襄垣卖柿子,若来的话,襄垣人一看就知道是黎城人的柿子,一轰而上,吃光抢光,最后还得当个“干儿子”,只好空手而归。同样,襄垣的地方风味味美可口,什么油糕、豆腐、挂面汤,腥汤饺子加官尝,黎城人来后,叫声“小外甥”,吃了抹抹嘴,一走了之,谁还指望他出钱?此事多矣。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逸事五:襄垣人到黎城做官,黎城人服服帖帖;黎城人在襄垣主政,襄垣人俯首帖耳。其中原因除了他们本身具有的人格魅力、领导才能、卓著功绩外,两县之间这种友谊所形成的和谐氛围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他们都颇有建树,多有大成者。有趣的是,当他们下乡检查工作,和基层干部群众在一起,谈工作时,大家一本正经,谁也不敢玩笑,可上车一走,冲着车“屁股”,大家也要大声招呼一句“干儿子慢走”。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逸事六:各县区基层干部在市里集中学习,组织者深知襄黎的“特殊关系”,怕他们打闹,扰乱了秩序,在分配宿舍时故意把他们隔得远远的。襄垣黎城人偏往一块儿凑,哪里有襄黎人,哪里就有欢声笑语。外出考察时,组织者干脆将他们编成一组,反而不打不闹了,亲如兄弟姐妹。黎城人组团来襄垣参观,参观时大家毕恭毕敬。临走上车时,“干儿”、“干闺女”相互道别。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逸事七:黎城人曾编演过一部戏剧《琦凤公主》,剧情是:襄国和黎国交战,襄国公主琦凤和黎国王子子炎相遇并相爱,私定终身,奸臣鲁承篡位,用计杀死子炎,琦凤殉情而死。襄国国王幡然醒悟,和黎国结盟除掉鲁承,恢复王位。从此,襄黎两国结为儿女亲家,永世交好。此剧曾获晋东南地区创作剧目一等奖,在山西电视台热播,当时在襄垣引起轰动,争相观看。有人杜撰说:鲁承,谐音潞城。
襄垣黎城民间的这种玩闹仅限于襄黎两家,其他县人若也想乘机揩油,是要吃“架势”的。同样,襄黎人若闹错了对象,闹到其他县人身上,也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至今仍是一个迷?――文化无法诠释的民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