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 成功学你敢信吗?

01 成功学你敢信吗?

作者: 韩同志 | 来源:发表于2020-09-08 20:24 被阅读0次

    1、

    《曾国藩传》张宏杰

    曾国藩,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这一切的功劳,很可能和历史学无关,而要拜“成功学”所赐。就像三国的故事流传甚广,并不是因为《三国志》而是《三国演义》一样。

    曾国藩真的很成功吗?当然!我们先说说他这一生的成就:

    1、曾国藩28岁中进士,不到十年,从一个普通翰林,连续提拔7次,官至副部级,可谓火箭速度;(京官生涯)

    2、曾国藩42岁投笔从戎,以一人之力组建湘军,打败太平天国,官封一等毅勇侯,也就是侯爵中的一等公爵;(湘军崛起)

    3、晚年组织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变革之路,最后死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总督生涯)

    在封建帝制,一个功臣能不被杀,还有善终,这是一项了不得的生存能力。

    曾国藩死后,历史上称他“晚清中兴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最后的理学大师与一代大儒”。老百姓称赞他:“做官就学曾国藩”。

    可以说,曾国藩是一个“标准的成功人物”,只可惜他被“成功学”给玩坏了。

    不信我问你一个问题:曾国藩最显著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几乎所有人都能回答:笨嘛!

    《笨人的成圣之道》

    曾国藩可以说自己笨,但你不能说他笨。就像你班里一个学霸,你问他学习怎么样,他会说“唉,不行,不行。”你也得信啊!

    “成功学”把曾国藩成功的包装成了一个“笨蛋”,然后煞有介事的告诉你:“此人很笨,但他依靠个人的努力,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所以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你再笨,你有曾国藩笨吗?”

    网上的曾国藩的“成功学”

    那曾国藩有多笨呢?“曾国藩成功学”里有一个段子,流传甚广,没准你早就听过:

    曾国藩小时候背书很费劲,有一个小偷潜入他家,准备等他睡着后偷东西。结果曾国藩怎么都背不会,听来听去,最后连小偷都背会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小偷愤然从房梁上跳下来,大骂曾国藩是笨蛋,然后把文章从头到尾背了一遍,一甩门,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目瞪口呆。

    这个故事,曾国藩从来没有自己承认过。据说很多人曾问过曾国藩,他均是一笑了之。这才是高人,不置可否是自嘲的一种智慧。

    你看,为了把一个人描写为成功学的典范,不惜用故事来抹黑一个人。这叫啥?这叫揣摩情境,代角色拟言,这不是历史,这是段子手。

    大名鼎鼎的《左传》,竟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赵盾在晋国当总理,由于经常向国君进献忠言,把国君惹烦了,于是派刺客去刺杀赵盾。

    一天早晨,刺客潜入赵盾的住处,看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已经把朝服穿戴得整整齐齐准备上朝,因为时间还早,他就和衣而坐,闭目养神。

    刺客看到此情此景,感叹地说:“这个人在家里都这么自律,一定不是个坏官!我杀他就是对国家不忠,不杀他就是对国君失信,无论不忠还是失信,都还不如死了好。”

    于是,这位刺客就自杀了。

    刺客从潜伏到自杀,他如果真的说了那番话,谁有可能听到呢?谁都不可能听到,那它是怎么被记录到史册上的呢?(《左传》是史书)

    很显然,是作者为了好看,根据赵盾的人设和自己的想象,杜撰出来的。

    所以,段子手写的书,一般都比较好看。同样是《曾国藩传》,雾满拦江、度阴山写的就比张宏杰的好看。

    说曾国藩笨的另一个证据,是说他23岁才考取秀才,而且前前后后总共考了7次。并且他的学历还是个三甲进士。

    什么意思呢?就是考进士有三挡,也就是三甲。一甲3个人,状元、傍眼、探花,称作进士及第;二甲人数多一些,称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意思是皇上赏赐你的身份如同进士。

    关于“赐同进士”,还有一个曾国藩和左宗棠斗嘴的典故:

    曾国藩平生最讨厌别人纳妾,有一次他去找左宗棠议事,看见左宗棠正在大堂给小妾洗脚,于是为了讽刺左宗棠,曾国藩说了一句:“看如夫人洗脚。”如夫人就是小妾的意思,“如”就是“像”,意思是说小妾像夫人一样,但她不是夫人。

    左宗棠可是“今亮”啊,当世奇才,马上反唇相讥:“赐同进士出身。”就是说你曾国藩也不是进士,你是“如”同进士罢了。

    2、

    “我读书少,你别骗我!”这是我的读书观。

    长期的读书,让我养成了一个“主题阅读”的习惯。要想全面的了解一个人或者事,光看一本书常常是不够的,至少要找到三到五本同一主题,不同角度的书。比如传记、历史、小说、评论等,尽可能从多个维度去了解、分析和思考。

    《曾国藩的经济课》

    这次读曾国藩也一样,而且现在市面上写曾国藩的书很多,资料可以说相当之完备。在《曾国藩的经济课》里,我就看到这样一则数据:

    《曾国藩的经济学课》

    然后,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从恢复高考至今的录取率:

    历年高考录取率

    据百度知道的资料:

    大家看到没有,古代秀才的录取率是1%,即使与历年高考录取率最低的1977年相比,还要低很多。可以说,古时候的一个秀才,比清华、北大含金量都高也不为过。

    这说明,曾国藩不但不笨,还是那种人中龙凤、出类拔萃的人物。

    所以说,成功学不能信啊!成功学是把很多要素遮蔽,从丰富的各种情景中抽离出某个数据,孤立的拿给你看,从而让你进入他给你预设的逻辑框架之中。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相信现成的答案,正确的做法是:

    1、提出一个好问题
    2、搜索相关信息
    3、给出评价
    4、得出结论

    你看,为了把曾国藩写进成功学,竟然把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包装成了一个又笨又慢的人,实在令人汗颜。

    度阴山版《曾国藩》

    你以为信了那些网络十万加的爆文,拿曾国藩垫背,傻傻的努力就能成功?那你就真傻❌了。笨人笨是很常见的事,但聪明人还下笨功夫,就非常罕见了。这才是曾国藩这个样本给我们的价值所在。

    所以,曾国藩不但不笨,还是那种“不但比我们聪明,还比我们努力的人”。他绝顶聪明,但却偏偏喜欢用笨办法,并以此取得了盖世成功。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只看曾国藩最后取得的成绩,而是要从这个结果反观回去,追溯原因,找到源头,去挖掘、还原他的每一个细节。

    看一个人成功,不能看他成功之后做了什么,而是要看他成功之前做了什么。

    我总是说“聪明人曾国藩”。

    聪明人为什么要用“笨办法”?用“笨办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些才是我对曾国藩最感兴趣的地方。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曾国藩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他用了“笨办法”,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聪明”顿悟了官场之道,开始装成“笨笨的”样子,让自己从“做事”的人变为“成事”的人。

    所有的成功故事,其实都暗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其它的故事,“成功”只不过是多种可能性中的一种,然后它成为了现实而已。

    曾国藩的成功也一样。通过刚才科举的例子,我们就发现,如果缺少了对现在大学生比例以及高考的录取率的认知,就会让一个看似没有问题的结论,完全180°翻转,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

    一个故事,它有一套特定的逻辑和偏好。我们很容易受故事里的“真理”所引导,包括我现在重新讲的曾国藩的故事。任何的故事,我们都要辩证的看,代入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偏听偏信。

    成功故事的逻辑是什么?就是屌丝逆袭!

    所有的成功故事,都在讲自己一开始起点怎么低,多么卑微,多么难,对吧。你看曾国藩的故事是不是就是这套逻辑?

    所有的成功,都是事后总结出来的好运气。

    而真实的生活,永远都不是也不能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故事线,它是一个密密麻麻的网或者有无数分叉又分叉的叶脉。

    所以,别人的成功经验,常常是无法学习的,因为每一个成功都是某个特定场景的产物。

    你只有从别人的经验中提纯出“方法”,再从提纯的“方法”中,找到自己的“方法论”,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读书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作者是谁,讲的怎么样。我都会先选择相信,然后读完之后,再去找作者的漏洞或者说不完备之处。这样你才能批判性的去读一本书,而不是掉进书里的逻辑无法自拔。

    我们在听别人讲东西的时候,是很容易掉入别人的逻辑框架中的。大家都看过《奇葩说》吧,你听正方说,会觉得好有道理啊;但轮到反方说,你又觉得好有道理啊。但实际上这两个道理是完全相反的。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我们在主观地听别人说一件事的时候,是很容易掉入别人为你预设的逻辑框架之中。

    所以,我们今天如果只是研究曾国藩是怎么成功的,对我们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的是,让曾国藩如何滋养我,如何让我前行,让我的认知不断上一个台阶,这才是我们今天在这里读《曾国藩传》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因为,成功不可复制,但成功的原因可以。


    本文部分内容引自张宏杰《曾国藩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 成功学你敢信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bpje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