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外,孩子也会依恋他人,比如祖父母、同伴。这类感情会与亲子间的情感形成竞争,削弱父母的权威,淡化父母的爱,其中最主要也最具破坏力的,就是越来越亲密的同伴关系。
一旦孩子与同伴在彼此的“教育”中长大,会更不愿听从父母的教养,变成管不住、教不会、长不大的孩子。
当失去方向时,人类会和所有生物一样,急切地从其他生物身上寻找提示,以便为自己确定方向。我们的孩子,也具备这样的定向本能。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是无法忍受没有标杆人物的,他们无法忍受“导向缺失”,因为这会让他们自己迷失方向。
人类这种的定向本能,和小鸭子的印刻本能非常相似。
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会立刻把妈妈当做印刻的对象——他们跟在鸭妈妈的身后到处跑,留意妈妈的行为和移动轨迹,直到自己变成一只大鸭子。
不过,当鸭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小鸭子的印刻本能依然发挥的作用,只是目标会变成离自己最近的、能移动的事物——一个人、一只狗,甚至是一个玩具。
但毋庸置疑的是,小鸭子要想顺利长大,无论是人、狗还是玩具,其作用肯定无法和鸭妈妈相提并论。
在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成年人的引导,他们也会朝离自己最近的人寻求定向,接受对方的教育和引导。
很多父母和孩子间的原生关系本身没有建立好,于是,同伴感情才开始取代亲子感情,同伴成为孩子的主导。
父母一旦忽视与孩子的关系,孩子就会迷失方向,而且还会出现很多社会问题。
反思:
今天看了一个短视频,一只小鸭子没有妈妈的陪伴,而是和一只小狗狗形影不离,慢慢长大,这很好的诠释了小鸭子的印刻本能。
小鸭子的印刻现象是一种儿童早期的心理现象。在儿童的早期发展阶段,他们会建立起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感觉来源于父母的关爱和保护。如果这种感觉得不到满足,儿童就会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
小鸭子的印刻现象可以看作是一种类似的现象,它们会依赖和跟随它们认定的“亲妈妈”,因为这样会给它们带来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
如今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爱的缺失,以至于同伴感情几乎取代亲子感情。生活中,孩子总要建立一种依恋关系。如果父母不能及时的出现,及时的把亲子关系构建好,让孩子对同伴过于依恋,听朋友的话,其他孩子的地位一旦取代父母的地位,就很危险了。
课堂上总是批评孩子,“父母的话、老师的话你们都听不进,反而对你的好哥们、好姐妹的话深信不疑,难不成父母老师还会害你们?”
批评归批评,关键这里边有亲子关系的缺失,这种关系维系起来真的很难。有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对孩子非常了解,这种盲目的自信,真的会害了孩子的。
从小鸭子的印刻本能中,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能够明白早期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培养关系,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求,还要学会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