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保护元阳哈尼梯田红米第一村——小新街村的田野调查中,荟聚网的工作人员在村主任张泰忠的陪同下,去村后的高山深处探究哈尼梯田的水源系统。在原始森林的边上,偶遇小新街村的村民在野炊。张泰忠迅速融入到他们的行列中,看着他与村民亲密无间的样子,我们知道他是受村民爱戴的。

图1 在小新街村后山的原始森林旁,我们偶遇小新街村民在野炊,山塘对岸的原始森林这时隐没在雾气中
那绿草茵茵的高山草甸,那水清如镜的山塘,都如诗如画。不远处的原始森林,不时隐没在烟雾中。村民聚集在一棵古树傍边,树的一半已经被山火烧焦,但,另一半却枝繁叶茂,拒绝向命运低头!炊烟袅袅升起,和远处薄雾相唱和,让人几乎分不出哪是雾霭,哪是炊烟。村民们或席地而坐,或随意走动,惬意、自在、无拘无束。
图2树的一半已经被山火烧焦,处于镂空状态。但,另一半却枝繁叶茂,拒绝向命运低头

图3 炊烟袅袅,与远处的薄雾相唱和,而村民们则或席地而坐,或随意走动,惬意、自在、无拘无束

趁着美味还没出锅,我信步走向原始森林,没两步却发现山塘边一棵枫树已经开始变红!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日历,7月19日。这红叶为这里的盛夏平添了一丝秋意。我一下就理解这里的哈尼梯田红米为什么那么好吃了:地处北回归线,海拔又高,日照强烈、降雨充沛却土地积温低,昼夜温差大,同时具有超长的生长期(小新街村的“元梯红”红河哈尼梯田红米,是薄竹谷,生长期达到了180-200天,仅育种时间就超过70天)。这些都有利于营养成分的积累。
图4 山塘边已经开始变红的枫叶,为盛夏平添了一丝秋意

但此次的美味不是哈尼红米,而是一锅香气四溢的狗肉。我无意冒犯爱狗人士,但小新街村民煮的土狗肉汤真是道美味!制作也异常简单,仅仅是用狗肉烧汤,加盐、辣椒、新鲜韭菜,再有就是当地的一种特殊的调味食材——香柳。其他简单的食材,衬托着狗肉的鲜和香,香柳的味道却清晰地游走在舌尖!特殊、张扬但不霸道,与狗肉、辣椒、鲜韭菜的味道相混合,却又清晰易辨。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狗肉汤!
图5 元阳龙泰粮业的董事长——张泰忠(他的另一个身份)亲自递给我的狗肉汤

图6 美味的狗肉

图7 村民们在竹林里砍的箭竹,来充当的筷子

我们的炊具也别有特色,是在傍边竹林里砍的箭竹当作筷子。一切都是那样的简单、原生态,却又那样充满生活情趣。配菜只有炸花生米、一份青菜,还有就是酒。但简单的食物到现在,依然让我回味。参加野炊的小新街村的村民,男女老幼都有,对着我的镜头,刚才还打闹嬉戏的年轻人一下子拘谨起来,对着镜头一个劲儿摆“POS”,倒是先前很紧张的两位大姐,现在松弛了下来,在嘻笑怒骂。她俩的服饰吸引了我,我武断地问张泰忠,这些村民是不是哈尼族,毕竟这里是拯救了红河元阳哈尼族梯田红米的第一村。但他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在这里野炊的村民都是彝族的!
看出了我的困惑,张泰忠不紧不慢地说,小新街村一共有5个民族,苗族、瑶族居住在海拔最高的地方,之后是汉族,哈尼族再低,而现在野炊的彝族居住的海拔最低。我立刻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于是问他,五个民族共处的村子,没有民族矛盾?相互之间没有争斗吗?张泰忠笑着回答说:没有。
图8 对着我的镜头,刚才还打闹嬉戏的年轻人一下子拘谨起来,只是一个劲儿摆“POS”

图9 嘻笑怒骂的彝族大姐

图10 让我印象最深的那位老者

图11 几个年长的村民在畅饮

这让我突然明白了哈尼梯田红米能够在小新街最先得到保护的人文原因。热爱自然、融入自然的生存态度,使这里的人民可以和自然和谐相处,而民族的和谐又使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苗族、瑶族不会为一己之利或民族仇恨而刻意破坏哈尼族梯田的供水系统。这就使哈尼梯田红米能在绝境中,迅速恢复生机。在红河,在元阳,第一个保护哈尼梯田红米的,固然是张泰忠,但是,正是在他身后的各民族乡民,与他共同支撑起了这一伟业。
就在我离开这些野炊的小新街村民之前,一位老者一直劝我再在小新街住一晚,再玩一玩。他一直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位,他至始至终在关心、照顾我。没有市侩,只有赤子般的真诚!我告诉他,荟聚人一定会回来的!这不是客套话,因为马上,荟聚网的《体验中国》摄制组就会来到小新街,拍摄这里的山川、这里的风景,尤其是这里的人民,让全国人民体验到在红河州的元阳,保护哈尼梯田红米的,是什么样的人们。荟聚网和中国傩城原创文章,欢迎登录转载并注明出处链接,http://www.chinahuiju.cn/article.php?id=5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