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一路坦途?郭德纲成名前也曾一路坎坷,风风雨雨。记者曾问侯耀文怎么评价这位徒弟,他说:“郭德纲一路坎坷,势必嫉恶如仇。”
青春路上的风风雨雨
1987年,学了几年艺的郭德纲,第一次站上舞台——天津消夏相声晚会,说是晚会,不过是游乐园搭了个露天台,扯上横幅,再支上两个话筒。
当时台下有几百人,郭德纲放眼望去,有吃东西的、上厕所的、聊天的,偏偏没有听相声的,他正想打退堂鼓,突然扫到舞台角落有个胖子一直冲他笑。
郭德纲像是抓住救命稻草,干脆直接对着他说完了这个节目。
1995年,32岁的郭德纲第三次进京,发誓只要饿不死,就绝不回天津。
15岁的时候,他到过北京一次,报考北京文工团,整天负责端茶、倒水、搬桌子,因为没有登台机会,只待了一年
1994年,郭德纲第二次闯荡北京,只带了100多块钱,钱花光了,还是没人愿意收留他,只能灰溜溜回天津。
就算苦与累 还好还有你相伴
1998年,郭德纲和张文顺、李菁,创办“北京相声大会”,听一场10块,依然生意惨淡,最惨的一次只有一个人听相声,说到一半观众的电话还响了,演员只好停下来,等对方讲完。
付不起房租,郭德纲只好四处跟团卖艺,认识了京韵大鼓名角王惠。她14岁举办个人专场,20岁名扬天津卫,却爱上了一无所有的郭德纲。
在德云社快要倒闭的时候,这个女人,把轿车、首饰全卖了,德云社才有喘息之机。
风雨过后总见彩虹
2003年,郭德纲把演出场地搬到天桥,“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但依然入不敷出。
郭德纲四处觅活,为了能当主持人,他需要挑战48小时生活在商场橱窗里,没有任何遮挡,所有人能看清他的一举一动。
他白天给路人表演才艺,没人看就开始织毛衣,晚上睡在橱窗里。
有时候也会被好奇的人拍醒,还有人拿相机拍照,他像一只被人围观的猴子。
2004年,是郭德纲说相声的一个转折点。
北京文艺台《开心茶馆》的主持人康大鹏,把德云社相声录音放到节目里,一播出瞬间火爆,听众打爆了台里的电话,上来就问:“这演出在哪?”
几天后,德云社天桥乐剧场来了400多观众,第一次客满。
资深相声迷东东枪分析说:“郭德纲的相声,有天津的骨头,北京的肉。”
“天津的骨头”,讲述的是小市民的小算计、小委屈、小窝囊、小幻想。“北京的肉”,是指大气、份儿正,稳健不慌张。
有人曾问郭德纲:“歌坛有半壁江山,德云社是不是相声界的半壁江山?”
郭德纲说:“不是,我们这个行业没有江山了,就是一片大海,德云社就是海上的一条孤舟,随风飘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