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3岁左右时,在兴趣班老师热情的邀请之下,他去参加体验课程。第一次走进一个色彩绚丽的环境中,他兴奋地到处乱跑,根本坐不下来。在尝试了多招后,老师也无奈地选择放弃,说等他再大点再来上课。四岁了,他去上了第二节课,依然是不听指挥地胡乱图画,看不出对画画的兴趣的苗头。于是,我就彻底打消了让他学习画画的念头。在一起玩的小伙伴们陆续开始学画画时,我都解释,他对画画没有兴趣,就不学了。
哪知,5月份开始,就突然开始,每天都要画画,而且还画得有模有样。一个周末,我和朋友一起外出,他和小伙伴在家由朋友老公照看。晚上,朋友发来了她老公为我们家小朋友拍下的画画以及分享的视频,并告知我,他们两口子一致认为,我们家小朋友是有画画天赋的,要着重培养一下。于是,我就继续观察并和他交流,他每天都会画完一沓纸,每一张上都是五颜六色的场景化:太阳、云朵、小草、花朵、海底世界、机器人,都是他看到过的或动画片中见过的景物,他用笔描绘了出来。为了他只是三分钟热度,持续观察了一段时间,看到了他每天在画画,确认了他喜欢画,就决定支持他这一项兴趣。我比较了几家兴趣班,选择了他最喜欢的老师。
当然了,只上兴趣班,一周一个班小时的指导与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美育培养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最完美的就是至少有一位家人是懂点行的。但是,我们两个在美的艺术这方面,并没有造诣,甚至是比较欠缺相关知识。
怎么办?学呗!就陪着小朋友从零基础开始学,不一定要会画,但是要懂得美育的培养方式,并且在生活中践行。首当其冲,我选择了一些评价较高的书籍,开始阅读,去了解一点点门道。读完书之后,获得的第一个概念是生活是最好的美学,一起去创造,去观察,去感悟,去学会辨别什么是美的,去主动制作美。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需要陪伴,很多家庭,为了陪伴小孩,妈妈会选择放弃事业,回归家庭,全部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结果,效果也并不如意。其实,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陪伴的质量。陪伴,质量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时间。有的父母只是在小孩面前陪着,即人在小朋友面前,心思都在各自的手机中,并没有一起参与共同的创造活动,这种陪伴是极其低效的。哪怕,每天,只抽出一个小时的陪伴,都全身心地投入这一项活动中,共同参与、创造、互动,让小朋友能够感受到在一起的欢乐与共同分享的成就。
因此,想要孩子能够身心健康,我们父母要做出高质量的陪伴,注重成效,共同参与创造,而不是只留给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