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高考,看到有很多励志和激励的名家段句,让人读后多少都会有些同感和顿悟和愤慨。自己虽为一个相关利益者中的一员,有时也会有自己的观点,或者说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通常情况下,都会否认“唯一”,而选择和赞同多元,亦即:高考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命运发展的唯一命门,不能决定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发展之路,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
但在被问及学校是否有必要继续存在、教育是否可以胡乱作为、个人是否可以不读书等诸类问题时,突然发现,并不是那回事儿了!
有篇微文刚好看到,《12年前,那个高考故意0分的人,现在怎么样了?》,里面有些观点可以借鉴:
曾有很多赤裸裸的社会现象会呈现在面前:有人挤在人才市场焦头烂额投遍简历,却得不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有的人一毕业,就有大企业争着给他年薪200万。
差距在哪里?
似乎就是读书?!
左鹏飞说的最多的就是:庆幸自己读了大学,又读了博士。真的很感谢过去那么拼命的自己。当然,并不是所有博士都有这么高的收入。
但毫无争议的一点是,博士总体肯定要比本科收入高,本科总体肯定要比初中毕业工作好。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一个图表,赤裸裸地说明了收入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


当然,不只学历。一般院校和985院校的毕业生收入也差距很大。《国际金融报》的一组调查也显示:中国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84%拥有高学历,48%毕业于985学校。

这和我们日常所见,似乎也都有实证案例说明:太多人,都是如此。少时无知,不肯努力。错过了读书的光阴,也错失了向上进阶的大好时机。直到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才知道读书的重要,但是时光一去不复返,只好抱憾终生。
人总是在真正失去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失去的究竟是什么。但是,当他们尝到命运的苦味,转回头切切叮嘱后来者,却依然有许许多多人,不信邪,不肯努力,又走上那条必将后悔的路。就这样,一批一批,前赴后继。最后世间遍布这样的人,他们吃了太多生活的苦,心里都藏着深深的懊悔,和一句“我当初要是好好读书,就好了。”
是的,读书的确很苦,但不读书的人生会更苦。你在读书上偷的懒,未来必然要以其它方式,千百倍地偿还。一个人,如果不愿被别人降维打击。如果害怕在底层无望地苦熬。如果渴望看更广阔的世界。如果想从茫茫人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如果希望这一生活成最好的自己,见识最好的世界。那么,读书,就是必须要走的路。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在学校里读书的机会,就请坚持以各种方式学习。同时,让你的孩子好好念书,走好他的人生路。
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而言,读书并参加高考,并不再简单的意味着“唯一不看脸不看爹不看权不看钱的翻身机会”,但读书并参加高考选拔,绝对应该是为自己的人生发展争取进一步进阶的机会和筹码的良好选择。读书的每一份辛苦和付出,都可能得到十倍百倍的回报。付出再多,也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