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ATION STAYS ALIVE
WHEN ITS CULTURE STAYS ALIVE
上边这段话,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入口处的展板写的两行英文,翻译成中文就是“文化存,则国家存”。如今写有这段话的展板,在清华大学门前也有一张。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之一,阿富汗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充满异域风情的珍贵文物摆满了清华大学特展的展厅,背后却有着令中国人感同身受的辛酸背景。
清华大学“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
早在1996年,塔利班在阿富汗的活动就盯上了阿富汗的一批黄金文物,幸好它当时被转移到阿富汗总统府地下室内,没有遭殃。
但另一些文物可就没这么幸运了。
位于阿富汗巴米扬山谷的巴米扬石窟佛像,已在此屹立了一千五百年之久。即使九世纪左右阿富汗就开始转信伊斯兰教,这尊大佛依然是当地人的骄傲;即使当年成吉思汗的铁蹄踏遍欧亚,看到这尊壮阔的佛像,他心中也心生敬畏。
2001年3月2日,塔利班控制了巴米扬山谷附近地区后,持续一千五百年的祥和面容在一声炸药的轰鸣中化为碎石。这时人们才知道文化传承在暴行面前有多脆弱,而这仅是阿富汗近年大量被蓄意毁坏的文物中的一例。
右图为塔利班分子在佛龛前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作为阿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博物馆,也在战火中屡遭严重破坏。为保护文化遗产,博物馆职员拼尽全力,将大批珍贵文物多次藏匿、转移。
不过,再怎么在国内转移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开始进行“避难巡展”计划——将珍贵文物运出国内,向其他国家申请巡展。背井离乡,是为了让它们得以存续。
美国、中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等数个有能力的国家,都曾为这一场文物流浪之旅提供了助力。
2017年3月,这批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贝首次亮相中国,最早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主题为“浴火重光”,寓意这批国宝历经国家动荡后浴火重生、再现光彩。
当时,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策展人赛达喀特亲自护送这批文物前往北京故宫博物院,并向中方管理人员介绍文物的背景。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首席策展人阿伊努丁·赛达喀特
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我们很容易从这些文物的原料、造型、工艺上找到希腊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不同时代诸多文明的特征,无愧于阿富汗“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之名。
这批231件(套)文物在故宫展出期间,每天有8000多名游客专程前来参观,领略阿富汗的历史和文化。在惊叹珍宝的同时,参观者也为它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命运和守护者的坚持而唏嘘、感佩。
2018年3月至6月,这批阿富汗文物在中国的展出结束后,原计划要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进行展出,但芝加哥大学突然取消了展览安排。对于别的国家境外巡展的文物来说这不算什么,大不了拉回去就行,但阿富汗的文物真的是回不去。
远眺佛龛空空如也的巴米扬山谷
关键时刻,中国伸出了援手,这场国际文化接力突然变成了国内文化接力。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协调下,国内多家文博机构先后表示愿意策展的意向。
文初提到的“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特展,正是由清华大学在今年4月-6月之间接过的又一棒接力,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
“器服物佩好无疆”出自我国历史典籍《穆天子传》,意为器具、服饰、物件、佩饰皆美轮美奂,如果您亲眼见过这些异域珍宝,就会知道这句古语多么贴切。↓
神人驭龙吊坠 公元25年-50年
长袍颈饰 公元25-50年
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公元前3世纪
女神雕像
公元1世纪
结束在清华大学的展出后,这批文物还将前往南京、香港等地继续巡展。对于阿富汗国宝的坎坷命运,我相信中国人都特别能够感同身受,而这种同理心,源自同为文明古国的惺惺相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