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561503/463b2e8354caf5f5.jpg)
每天深夜三到四点钟都会醒过来,最近这段时间更是令人惊奇,到了三点钟准时醒,不多一分钟,也不少一分钟,难道我的身体内部装了时钟发条?醒了以后一般会玩玩手机,大概半小时左右。然后会看看书,最近在网上买了一些纸质书籍,书籍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美学类、心灵鸡汤类。不大想去看小说了,看小说消耗浪费时间,但枯燥晦涩的理论著作也看不进,看一些“养心”的书籍,是一种挺不错的选择。
我觉得养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心态变得平和,让心灵变得恬静,让心情变得愉快放松,让焦虑抑郁和患得患失的负面情绪远离,让贪婪的欲望和虚荣心渐渐隐退,让自己感受人之为人纯粹的幸福……这些都需要通过养心来获得。年轻时我们看生活美学和心灵鸡汤类书籍,由于人生体验比较少,虽然文字看上去优美,但获得心灵共鸣的时候不多。年纪大了以后再看这些书籍文字,代入感就比较强了,获益也成倍增长。
进入今年五月份以后,由于工作岗位调整,我日益繁忙起来,有时候劳累到精疲力尽。同时由于时间被挤压,间接培养了一个比较好的习惯——那就是玩手机的时间少了。初时还不觉得,连续一两个月下来,没有过多时间去玩手机,渐渐摆脱了手机瘾的控制,这是一个意外惊喜。为了防止重蹈覆辙,我开始有意识的用看纸质书和杂志来填充空余时间。家里的书读完了就赶紧去买,一百多块钱的书够看一个多月,同时再看看《南风窗》杂志什么的,时间很好打发。
看纸质书让我的心灵更加平静,但看手机让我的内心更加浮躁和焦虑,同样都是对信息的摄入,为何两者的差距那么大呢?可能手机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阅读时跳跃性大,属于碎片化阅读,加上各种图片、视频、声光电对人的各种感官进行刺激,影响到一个人阅读的专注度,里面还有很多贩卖焦虑的信息,在让人没什么获得感的同时情绪起起伏伏,对养心是没什么帮助的。相反,静静地阅读一段纸质书籍的文字,尤其是那些理性的冷静的文字,让人有一种充实的获得感,而且没有那种杂七杂八的刺激,心灵会觉得平静。
深夜三点钟醒过来,对身体肯定有很大伤害。要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必须前一天晚上早睡。我现在一般是九点半之前上床,十点钟睡着,算下来也睡了五个小时左右,再加上中午一般要睡一个小时,睡眠也算勉强达标了。早醒有一个唯一的好处,就是深夜到凌晨这段时间,有几个小时安静且无人打扰,这段时间看书也好写字也罢,都还有一定的效率。昨天凌晨四点钟,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睡着后,我爬起来坐在书桌前,用笔记本电脑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写了一篇将近4000字的讲话稿,一直写到了早上八点钟,然后吃早餐去上班。昨天早上也因此成为我最近这几个月,唯一没有出去散步的一个早上。对于写东西的人而言,写的过程不能停顿。
即便如此,我还是要好好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够延迟我早醒的时间吗?哪怕是凌晨四点钟醒来也是好的,除了晚上少吃之外,是不是还要重新践行一下中医关于调理肝经的理论?
讯飞语音输入55分钟,全文1200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