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社团让我想起“五四”运动前后,我国大学生高校中掀起的社团发展高潮。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学术自由”“学生自治”,鼓励和支持教师学生成立各种有益于身心、道德、学术发展的社团协会,赞助学生创办杂志,以此扩大学生境界,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之关心学校和社会有关问题。如今的大学生社团是大学里有思想有理想的青年的聚集地,是大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平台。我挺向往民国时期的大学,那时的大学青年活的真实,活的光亮。有时候真羡慕他们,能与那么多仁人大师畅谈人生,领悟真性情,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办社团,编杂志,出诗集,撒热血,一起游行,一起为青春与理想呐喊。
在大学一年半里我一直是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为之逃过课,熬过夜,有所得,亦有所失。在社团里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像海彬和延东学长、李亚楠和杨莉学姐。他们性格各异,他们都给我带来许多感动和对大学生活的思考,他们是我努力追赶的标杆。大二上学期,除了去上课,其他时间要么在招新,要么在竞选,要么在举办活动。我没能平衡好上课和社团之间的时间,这也导致我对所学课本知识一知半解。我感觉如此有点得不偿失,我相信从我会找到解决的办法。说实话,我对诗歌的最初记忆是在高二,之后为了高考诗歌就淡出了我的视野。当初加入红诗也不是为了重拾曾经丢掉的诗歌情义,当时基本上是被学姐生拉硬扯进的红诗社,用膝盖想也不会想到会成为这届的社长。不过正如上错花轿嫁对郎,名不经传的红诗社还真让我对诗歌旧情复燃。在竞选院主席团的时候,我就十分犹豫,因为一旦竞选上社联的主席,基本上就要与红诗社告别了。我喜爱社联,因为我感觉社联是全院氛围最好、功利气息最少的学生组织。但我更喜爱红诗社,虽然之前没有得到一张荣誉证书。从李亚楠手中接过红诗让我压力倍增,因为自己还没有完全的信心能够带领社员们从这里学到真本事。
上个星期,我和社联的伙伴们去参加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大学生社团发展论坛。来自全省17所高校的社联代表和社团代表汇聚一起,俗话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真切感受到了我们学院社团与其的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不是说他们有自己的办公室,他们的会员很多,与之相比,我们过的太安逸。我们的社团是系里宠着院里惯着,记得哪个老师说过咱们学校待久了会变的消沉没斗志。我感觉在咱们学校呆的时间长了,还真会感觉高枕无忧天下太平,心存傲气,只想睡觉。我说这些不是否定什么,而是对自己的一个警示。在我身边我发现很多学生为了社团发展呕心沥血,用心良苦,也有很多人把社团看成一个工具。社团是不发工资的企业,是一群有共同爱好和追求的人聚在一起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去留的自由,如此有灵魂的社团才能长远发展,我经常想,到底怎么才能去办好一个社团、当好一名社长。我不想看到我的社员因为社团活动而耽误了上课,我也不想让她们参加活动只有劳累没有欣慰的笑脸,不想让她们被一片奖状左右了自己。我想让每位社员都变的更加自信,心存傲骨。有时想想堂堂大学里,有傲骨者几人?学中文有傲骨者几人?低头哈腰者皆是,我希望社团不仅能给大家带来知识和能力的增长,更多是在他们消沉时,社团可以成为给我们提供正能量和心灵慰藉的地方。
红诗社的道路还很远很远,我不求接下来的一年一帆风顺,只求奋斗无悔,我只希望自己能把在社团中的所得所学交给下一届,感染身边的伙伴们,不虚度大学,不苟且生活。我非常感谢那些一直心系社团发展的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当让还有我们最可爱的社员们。我还希望广大社团能真正突破界限和束缚,不拘一格,走到一起,相互扶植,一起成长。
大学格言:放低姿态,放远眼光,做一名务实求真的大学青年!
2013年12月2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