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行为金融和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首次提出“ 心理账户”概念,用于解释个体在消费决策时为什么会受到“沉没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的影响。萨勒认为:人们在消费行为中之所以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卡尼曼教授等提出的“前景理论”,另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推测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的心理账户系统(Psychic Accounting System)。人们在消费决策时把过去的投入和现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为总成本,来衡量决策的后果。这种对金钱分门别类的分账管理和预算的心理过程就是“心理账户”的估价过程。
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事物的心理账户的衡量是不一样,这取决于他的需求!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同一件商品,有些人觉得很贵,有些人觉得很便宜!其实对于商家来说他的定价是源于成本和市场需求,而对于顾客来说其实就是价值,而价值就是心理账户的一个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