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到底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英雄?
荆轲、项羽、汉武帝刘彻、曹操、诸葛亮.......
历朝历代杰出人物寥若星辰,有的仗剑天涯,有的运筹帷幄,有的逐鹿天下,他们闪耀的历史功勋,成为历代文人笔下的英雄,成就了历史的记忆。
纵观历史长河,每一个成就的英雄,无不在他们的足迹中,闪耀着人性中无与伦比的光芒。
你要乘风而去,就要等待、培育和积蓄。而且如果你是一艘大船,那你要等待的时间更久,因为大风不会天天来。
传说中姜子牙,他在70岁以前毫无成就,每天垂钓于渭水之滨,等待着青云直上的那一天,也许古稀之年的他,自己都有点对此生的失望,周文王找到他的时候,让他终于赶上了最后的末班车,他成就了文王的名声,铸就了武王八百年的一统江山。
三国中蜀国军师诸葛亮,一直躬耕陇亩于南阳,自喻卧龙,却在风华正茂之时,一事无成,只能与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借酒浇愁议论时局,当刘备找到他时,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抱负。
武则天,怀着美好的愿望进宫侍奉圣眀的帝王,十二年来并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幸,只能隐忍在深宫和寺院中,青灯古佛,当李治来到感业寺,她从此青云直上,成就了天古女帝的传说。
象这样的事例在五千年英雄辈出的历史中层出不穷。
一朝成名的背后,是多少年耐得住的寂寞。只有向下生长的根系,扎得足够牢,才有那个无穷向上的力量,去长出参天大树。
时势造英雄,英雄的诞生准是乘着时代的红利,这就是“借势”,没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英雄的成就是需要借势的。
于是姜尚拄着拐杖走了出未,借着周文武大势,走上了历史舞台。
刘邦唱着大风歌也走上了英雄的舞台,成就了西汉二百一十年的历史。
一个个英雄在五千年中华文明中,走马灯似的走上了这个舞应。
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一飞六个月方才停歇,对于寒蝉的不理解,大鹏从来都不与他们争辩什么,他甚至听不到他们的嘲笑。
所以真正的英雄,他从来不会耗费力气,在外物之上,也不会着急地要去证明自己,他们的蓄势,是带着远见,带着格局的。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什么是一天,只活了一季的寒蝉,不知道一年四季,上古的大树,它可以把八千年作为春天,八千年当作秋天。上为大知。
当你站在一个宏大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时候,你的胸怀自然就会宽了许多,眼界自然也就大了。
三国演义里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评价和形容英雄:无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宇宙、天地就在他的心中,那是怎样的一种魄力。
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当翱翔在天空中的大鹏鸟,他在天空中的视角,肯定与我们不同。
因此,英雄能蓄势,能借势,能屈能伸;英雄格局大,视里宽,能看长远。
在我看来,英雄还就有更高的境界。
两晋时期的孙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个隐者,并不太著名,隐居在苏门山。
他如独行侠一般,以天地为家,和日月对话,我一直在想要有怎样强大的内心和信仰才能在一个人的孤独中来完成对生命的的思索和热爱。
孙登一生中有两次著名的事件来成就了他的不著名。
一是和著名的“竹林七贤”中的阮籍用啸声完成了他们生命的思考对话,成就了阮籍著名的文章《大人先生转》。
二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曾跟孙登游学三年,临别时孙登对嵇康的赠言大意是:火生而有光,但重要的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但关键在于用才,所以用光在于让其发挥光的作用,只有得到薪柴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识别真才方能够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有才,但见识寡浅,深恐误身于当今之世啊。
他洞察时事,他看穿人性,他一个人在天地间坚守着内心的坚守,表达着对生命的热爱!他更像是那空谷里的一株幽兰,在无人欣赏的深林里依然散发着它的清香。闪耀着他生命的光芒。
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说:“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由我代之,吾将为名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大家各按其职。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天赋不同所建功业不同,也许许由看到了自己的天赋,并不是治理天下,就放下了那颗想要建功立业的心,他安于天命,反而成为了尧舜禹的老师。
天命是不可抗拒的,比如生老病死,你无法躲避,成住坏空,也是一个事物从诞生到消亡的必经过程,只有看到这一点,才能产生平常心,
如果生命走到了终点,那就放它离开,大不了乘愿再来;如果事业的下坡已经无法拯救,那就去寻找下一条曲线,再玩一次成住坏空的游戏。这才是真正的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