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寄华山司空图》
唐·齐己
天下艰难际,全家入华山。
几劳丹诏问,空见使臣还。
瀑布寒吹梦,莲峰翠湿关。
兵戈阻相访,身老瘴云间。
02、
《瞻华山》
明·田登
巨灵危峭峙金天,俯瞰群山脉脉连。
东岱北恒分保障,秦皇汉武历封禅。
金城秀绕三峰翠,玉井花开十丈莲。
盛世褒封应有自,愿历灵异产多贤。
03、
《华山题王母祠》
唐·李商隐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04、
《华山》
宋·陈抟
半夜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05、
《华山》
唐·郑谷
峭仞耸巍巍,晴岚染近畿。
孤高不可状,图写尽应非。
绝顶神仙会,半空鸾鹤归。
云台分远霭,树谷隐斜晖。
坠石连村响,狂雷发庙威。
气中寒渭阔,影外白楼微。
云对莲花落, 泉横露掌飞。
乳悬危磴滑, 樵彻上方稀。
淡泊生真趣, 逍遥息世机。
野花明涧路, 春藓涩松围。
06、
《华山歌》
唐·刘禹锡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
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
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
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 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 虽贵犹碌碌。
07、
《东归望华山》
唐·吴融
碧莲重叠在青冥,落日垂鞭缓客程。
不奈春烟笼暗淡,可堪秋雨洗分明。
南边已放三千马,北面犹标百二城。
只怕仙人抚高掌,年年相见是空行。
08、
《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
宋·张咏
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流擬致君。
今日星驰剑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
09、
《华山西谷·其一》
清·魏源
苍苍惟一色,不辨云树峰。
浩浩惟一声,不辨风泉松。
入谷几千曲,穿云将万重。
时时乱石间,洄潭卷天容。
寻源不得源,讵惜劳双筇。
山荒人迹绝,猿鸟俱鸿蒙。
谁知万壑响,出自微泉淙。
万泉之上游,关键万峰中。
出入石府藏,讵非龙所宫。
空翠风不卷,气与诸天通。
10、
《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
唐·李端
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
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
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11、
《送僧归华山》
唐·贯休
心枯衲亦枯,归岳揭空盂。
七贵留不住,孤云出更孤。
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须。
他日如相觅,还应道到吴。
12、
《马上见华山》
宋·强至
身寄秦川紫翠间,举头行坐对南山。
忽来烟际逢仙掌,更觉天边慰客颜。
霖雨不知何日作,片云犹向此时闲。
三峰信美那能恋,自有家林未得还。
13、
《题华山麻处士所居》
唐·于邺
贵贱各扰扰,皆逢市间。
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
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
西风寂寥地,唯我坐忘还。
14、
《梦游华山》
明·孙一元
半空隔风雨,万壑闻长松。
我往采三秀,骑龙莲花峰。
15、
《华山隐者图·神仙不可学》
宋·刘敞
神仙不可学,浅俗如醯鸡。
逍遥二三叟,乃独秦遗黎。
避地思远适,名山得幽栖。
深岩紫芝秀,归路桃花迷。
稍远人世隔,遂忘陵谷移。
至今山中人,往往犹见之。
吾闻秦皇帝,甚慕真人为。
驾石窥蓬莱,载车象云蜺。
沙丘往不返,四海忽若遗。
安知全真子,近在西山垂。
一千二百年,修身未尝衰。
古称山泽臞,非复万乘期。
观君此图意,有以和天倪。
16、
《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
宋·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
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
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17、
《华山·青苍河一隅》
唐·张乔
青苍河一隅,气状杳难图。
卓杰三峰出,高奇四岳无。
力疑擎上界,势独压中区。
众水东西走,群山远近趋。
天回诸宿照,地耸百灵扶。
石壁烟霞丽,龙潭雨雹粗。
澄凝临甸服,险固束神都。
浅觉川原异,深应日月殊。
鹤归青霭合,仙去白云孤。
瀑漏斜飞冻,松长倒挂枯。
每来寻洞穴,不拟返江湖。
傥有芝田种,岩间老一夫。
18、
《偈颂八十五首·华山突兀耸苍穹》
宋·释妙伦
华山突兀耸苍穹,坐断坤维千万峰。
潘阆骑驴山下过,只闻啼鸟闹春风。
19、
《华山李炼师所居》
唐·皮日休
麻姑古貌上仙才,谪向莲峰管玉台。
瑞气染衣金液启,香烟映面紫文开。
孤云尽日方离洞,双鹤移时只有苔。
深夜寂寥存想歇,月天时下草堂来。
20、
《重题华山图自嘲》
明·岳岱
览画俄惊十四年,墨痕山色故依然。
醉乡蓬岛知何处,酒量诗怀只似前。
21、
《望华山作》
明·殷奎
泰华三峰秀可知,官桥驻马已多时。
削成平地五千仞,壮观西州第一奇。
雪压天池龙卧稳,云深仙掌鹤归迟。
先天旧学无从问,几度踌躇剧望思。
22、
《夏日华山别韩博士愈》
唐·鲍溶
别地泰华阴,孤亭潼关口。
夏日可畏时,望山易迟久。
暂因车马倦,一逐云先后。
碧霞气争寒,黄鸟语相诱。
三峰多异态,迥举仙人手。
天晴捧日轮,月夕弄星斗。
幽疑白帝近,明见黄河走。
远心不期来,真境非吾有。
鸟鸣草木下,日息天地右。
踯躅因风松,青冥谢仙叟。
不知无声泪,中感一颜厚。
青霄上何阶,别剑空朗扣。
故乡此关外,身与名相守。
迹比断根蓬,忧如长饮酒。
生离抱多恨,方寸安可受。
咫尺岐路分,苍烟蔽回首。
23、
《华山南望春》
唐·朱景玄
灵岳多异状,巉巉出虚空。
闲云恋岩壑,起灭苍翠中。
皓气澄野水,神光秘琼宫。
鹤巢前林雪,瀑落满涧风。
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
何因著山屐,鹿迹寻羊公。
24、
《宿华山》
唐·许棠
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
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
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25、
《过华山》
宋·潘阆
高爱三峰插太虚,掉头吟望倒骑驴。
旁人大笑从他笑,终擬移家向此居。
26、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唐·钱起
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还从罔象来,忽得仙灵宅。
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
残阳在翠微,携手更登历。
林行拂烟雨,溪望乱金碧。
飞鸟下天窗, 袅松际云壁。
稍寻玄踪远, 宛入寥天寂。
愿言葛仙翁, 终年炼玉液。
27、
《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
唐·顾况
群峰郁初霁,泼黛若鬟沐。
失风鼓唅呀,摇撼千灌木。
木叶微堕黄,石泉净停绿。
危磴萝薜牵,迥步入幽谷。
我心寄青霞,世事惭苍鹿。
遂令巢许辈,于焉谢尘俗。
想是悠悠云, 可契去留躅。
28、
《华山·岩头漠漠卫卿云》
宋·文同
岩头漠漠卫卿云,谷口纷纷张楷雾。
安得钩梯上石龟,欲看明星洗头处。
29、
《华山女》
唐·韩愈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
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
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
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
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
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
不知谁人暗相报,訇然振动如雷霆。
扫除众寺人迹绝,骅骝塞路连辎輧。
观中人满坐观外,后至无地无由听。
抽簪脱钏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
天门贵人传诏召,六宫愿识师颜形。
玉皇颔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豪家少年岂知道,来绕百匝脚不停。
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
仙梯难攀俗缘重,浪凭青鸟通丁宁。
30、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 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 激烈伤雄才。
31、
《华山庆云见》
唐·李绅
圣主祠名岳,高峰发庆云。
金柯初缭绕,玉叶渐氛氲。
气色含珠日,晴夫吐翠雰。
依稀来鹤态,仿佛列山群。
万树流光影,千潭写锦文。
苍生欣有望,祥瑞在吾君。
32、
《华山》
唐·李洞
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泉源聒华州。
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楼。
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
峰顶高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33、
《华山西谷·其二》
清·魏源
溪山各无言,万去所酣醉。
水石各无心,万松为映渍。
松云几万重,浸得衣浑翠。
身似鱼游空,何待生羽翼。
仰视峡中天,古井澜不沸。
咳唾不敢轻,谷响殷潮势。
步步皆岳魂, 息息通仙忾。
莹然一寸心, 苍苍照天地。
诗难状碧空, 梦亦浮元气。
何人苍龙岭, 俯瞷思飘坠。
34、
《华山歌》
明·陈琏
巍巍泰华山,磐礴奠西方。
金精孕灵异,形状非寻常。
孤高拔地五千仞,三峰秀出北斗傍。
乾坤开辟几万载,但见山色恒苍苍。
云梯石磴之险不可以径上,仰见铁縆络石生寒光。
游人扳缘若猿狖,下瞰绝壑魂飞扬。
崄巇历尽至平坦,琳宫贝阙何辉煌。
金芝瑶草纷莫数,琼林珠树森成行。
水帘千尺捲晴雪,丹灶白日凝玄霜。
仙风吹下玉井莲,花瓣岂止十丈长。
世人见之不敢拾,但觉满地生天香。
吁嗟乎,泰华之胜有如此,况遇异人过后名逾彰。
昔闻十六仙,餐霞当糇粮。
一朝功成游碧落,祥鸾瑞鸐同翱翔。
复闻希夷公,高卧白石床。
紫泥丹诏徵不起,幽梦直要追羲黄。
至今遗迹宛然在,岁月已远亭台荒。
我从关东来,见山喜欲狂。
淩晨登绝顶,举目天茫茫。
诸山平地若培嵝,齐州九点犹豪芒。
蓬莱云气恒在目,王京千里遥相望。
欲招瀛州仙,同此乐徜徉。
雕盘擘麟脯,玉斝分琼浆。
双吹紫鸾笙,乘风游帝傍。
愿将万寿献天子,永令四海歌时康。
35、
《题金华山寺壁》
宋·秦观
鸾鹤同为汗漫游,天风吹散下沧洲。
金华有路通元气,水绕高寒不断流。
36、
《望华山》
宋·刘攽
荆山连太华,青翠望难分。
岭首明新旭,山腰暝白云。
玉攒光自照,波荡势成文。
应接宁知倦,清辉远送君。
37、
《游华山张超谷》
宋·鲁交
太华锁深谷,我来真景分。
有苗皆是药,无石不生云。
急瀑和烟泻,清猿带雨闻。
幽栖未忍别,峰半日将曛。
38、
《望华山遇雨二首·其一》
明·陈琏
昨日关东来,思与华山遇。
如何风雨中,云深不知处。
39、
《华山道中》
宋·范成大
过午曾云未肯开,暖寒村店竹初灰。
萧萧林响棠梨战,晚恐阳山有雨来。
40、
《寄华山司空侍郎》
唐·徐夤
山掌林中第一人,鹤书时或问眠云。
莫言疏野全无事,明月清风肯放君。
41、
《华山·石莲峨峨横紫霄》
宋·文同
石莲峨峨横紫霄,中泻万丈银河水。
安得大箭长八尺,欲与天神博于此。
42、
《罢秩后入华山采茯苓逢道者》
唐·李益
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
山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
遂逢五老人,一谓西岳灵。
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
授我出云路,苍然凌石屏。
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
左右长松列, 动摇风露零。
上蟠千年枝, 阴虬负青冥。
下结九秋霰, 流膏为茯苓。
取之砂石间, 异若龟鹤形。
43、
《寄华山司空侍郎二首》
唐·徐夤
金阙争权竞献功,独逃征诏卧三峰。
鸡群未必容于鹤,蛛网何繇捕得龙。
清论尽应书国史,静筹皆可息边烽。
风霜落满千林木,不近青青涧底松。
非云非鹤不从容,谁敢轻量傲世踪。
紫殿几征王佐业,青山未拆诏书封。
闲吟每待秋空月,早起长先野寺钟。
前古负材多为国,满怀经济欲何从。
44、
《入华山访隐者经仙人石坛》
唐·李益
三考四岳下,官曹少休沐。
久负青山诺,今还获所欲。
尝闻玉清洞,金简受玄箓。
夙驾升天行,云游恣霞宿。
平明矫轻策,扪石入空曲。
仙人古石坛,苔绕青瑶局。
阳桂凌烟紫,阴罗冒水绿。
隔世闻丹经,悬泉注明玉。
前惊羽人会,白日天居肃。
问我将致辞,笑之自相目。
竦身云遂起,仰见双白鹄。
堕其一纸书,文字类鸟足。
视之了不识,三返又三复。
归来问方士,举世莫解读。
何必若蜉蝣,然后为跼促。
鄙哉宦游子,身志俱降辱。
再往不及期,劳歌叩山木。
45、
《咏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6、
《马戴居华山因寄》
唐·贾岛
玉女洗头盆,孤高不可言。
瀑流莲岳顶,河注华山根。
绝雀林藏鹘,无人境有猿。
秋蟾才过雨,石上古松门。
47、
《华山上方》
唐·裴说
独上上方上,立高聊称心。
气冲云易黑,影落县多阴。
有云草不死,无风松自吟。
会当求大药,他日复追寻。
48、
《华山孤松》
唐·张蠙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犹助岳莲光。
绿槐生在膏腴地,何得无心拒雪霜。
49、
《华山飞翠》
明·陈献章
何处青天外,穹然起一丘。
山名疑属我,诗景尽归楼。
九夏云长润,千岩翠欲流。
野夫好游走,衰病只罗浮。
50、
《华山》
宋·杨备
岩屏晚树噪寒鸦,岚翠楼台释子家。
池面镜光功德水,金波影里石莲花。
51、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唐·张籍
独住三峰下,年深学炼丹。
一间松叶屋,数片石花冠。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
荒壁通泉架,晴崖晒药坛。
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52、
《题华山高卧图》
宋·张宪
蹇驴不蹋丰丘尘,华山归卧云台云。
曲肱枕石且适意,世事耳边殊不闻。
建隆天子小天下,自起潜行风雪夜。
经济元臣不敢眠,夜夜衣冠待车驾。
南征北伐事纷纭,猛将四出貔貅军。
53、
《华山寻隐者》
唐·李频
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
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
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馀。
长闻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54、
《华山·谁将倚天剑》
唐·张乔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一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55、
《同东云雏王心古诸君登华山云台峰》
清·宋琬
丹梯千仞倚嵯峨,万转盘纡出薜萝。
少华西来白帝,太行东望走黄河。
欲从玉女窥莲井,须向仙人借斧柯。
襆被同君星汉外,方知天上白榆多。
56、
《题华山图》
宋·马默
南山南面五千仞,瀑步飞来自山顶。
真人言我昔曾登,争奈今生都不省。
华山北面始披图,万壑千峰一一殊。
长记真人言向我,曾登山顶看寰区。
57、
《梦中作·华山敷水本闲人》
宋·陆游
华山敷水本闲人,一念无端堕世尘。
八十余年多少事,药炉丹灶尚如新。
58、
《华山庙》
唐·张籍
金天庙下西京道,巫女纷纷走似烟。
手把纸钱迎过客,遣求恩福到神前。
59、
《华山南庙》
唐·李益
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
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
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
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
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
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60、
《寄华山僧》
唐·贾岛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
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
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61、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唐·张九龄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
灵居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仰大风。
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
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62、
《题华山》
宋·邵雍
域中有五岳,国家谨时祀。
华岳居其一,作镇雄西裔。
唐号金天王,今封顺圣帝。
吁咈哉若神,僭窃同天地。
63、
《华山》
宋·夏竦
三峰森翠倚云棱,凝睇烟萝最上层。
八水乱分秦帝国,四关空锁汉皇陵。
仙羊未起眠春草,塞马初归放紫藤。
堪惜圣无傲吏,夜来风月属间僧。
64、
《题华山图》
元·张翥
华岳连天向西起,澒洞秦川三百里。
巨灵高掌削芙蓉,影落黄河一线水。
云台雾谷巢神仙,羽衣金节时周旋。
大笑失脚白骡背,归来石上长鼾眠。
千载悠悠寄玄赏,耳孙风骨犹萧爽。
远从丹丘渡沧海,追挹神踪欲长往。
何人想像图真形,叠崖阴洞高林青。
上摩金天之帝京,下揽玉女之明星。
峰耶麓耶两莫极,虎豹叫绝烟霏冥。
仙家楼观超然住,遥认微茫是征路。
丹梯铁锁不可攀,直唤茅龙上天去。
65、
《送进士田卓入华山》
唐·姚合
何物随身去,六经与一琴。
辞家计已久,入谷住应深。
偶坐僧同石,闲书叶满林。
业成须谒帝,无贮白云心。
66、
《华山图》
明·唐寅
白缘襕袗碧玉环,身于世事玛相关。
风情抵老如潘朗,颠倒骑驴过华山。
67、
《游金华山禅院》
唐·贯休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
因知境胜终难到,问著人来悉不曾。
斜谷暗藏千载雪,薄岚常翳一龛灯。
多惭不及当时海,又下嵯峨一万层。
68、
《华山馆为国家营功德诗》
南北·沈约
沐芳祷灵岳。稽首恭上玄。
帝昔祈万寿。臣今请亿年。
丹方缄洞府。河清时一传。
锦书飞云字。玉简黄金编。
69、
《送田卓入华山》
唐·贾岛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
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
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70、
《关门望华山》
唐·刘长卿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
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
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
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 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 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 幽期如眼前。
金天有青庙, 松柏隐苍然。
71、
《蝶恋花·题华山道女扇》
宋·吴文英
北斗秋横云髻影。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
一曲游仙闻玉声。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
睡重不知残酒醒。红帘几度啼鸦暝。
72、
《刘太丞仲宣归华山》
宋·杨亿
早年通籍苍龙阙,近日移家仙掌峰。
方朔上书殊未报,平津开阁杳难逢。
骚人章句多怀古,陶令田园且养慵。
近郭离筵黄叶满,旧山归路白云重。
洪崖饵术修丹竈,叔夜援琴对酒钟。
应待輭轮徵入覲,受釐前席始從容。
73、《送卢拾遗归华山》
唐·徐夤
紫殿谏多防佞口,清秋假满别明君。
惟忧急诏归青琐,不得经时卧白云。
千载茯苓携鹤劚,一峰仙掌与僧分。
门前旧客期相荐,犹望飞书及主文。
74、
《游金华山诗》
南北·沈约
远策追夙心。灵山协久要。
天倪临紫阙。地道通丹窍。
未乘琴高鲤。且纵严陵钓。
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
高驰入阊阖。方覩灵妃笑。
75、
《登华山》
清·袁枚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 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 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 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 伸手探斗杓。
76、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
唐·钱起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
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77、
《瑞鹤仙·赠道女陈华山内夫人》
宋·吴文英
彩云栖翡翠。
听凤笙吹下,飞軿天际。
晴霞翦轻袂。
澹春姿雪态,寒梅清。
东皇有意。
旋安排、阑干十二。
早不知、为雨为云,尽日建章门闭。
堪比。
红绡纤素,紫燕轻盈,内家标致。
游仙旧事。
星斗下,夜香里。
□华峰□□,纸屏横幅,春色长供午睡。
更醉乘、玉井秋风,采花弄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