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读一些书的动机,主要并不是为迅速获得特定的技巧,而是在寻找某个领域事物运作的真实底层机制,是否和别的我熟悉的领域的机制有相通之处。
一旦拨开迷雾,找到这种相通之处,会有一种强烈的愉悦感,自信心又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还找不到这种相通之处,那可以说,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其真实机制。
比如散打武术,和人际交往对话,有很多相似之处。散打高手,本质就是不要让自己露出破绽,并能很快识别利用对手的破绽。搭一下手,过两招,大概可以识别对方的水平在什么量级,打不过就赶快跑。但很多从未被训练过的人完全对于打架时自己暴露的各种低级破绽,没有任何觉知。
人际交往或做销售的高手,基本也是讲几句话,就大概可以理解对方的现状处境和动机,然后调整出有效的沟通方式。
但很多没有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甚至很大年龄了,仍然长期处于自说自话的阶段,和外界的沟通互动,处于一种惨不忍睹的低级水平。
真正提高水平,需要不断测试,收集反馈,频繁改进。比如散打的时候如果哪里挨了揍,很疼,就会印象深刻,迅速形成较好的姿态和本能来保护自己的薄弱之处。
Jerry Seinfeld 二十多岁的时候,号称有曾经连续十八个月,天天到各个夜总会演出,给自己的表演录像,然后回放录像来改进表演技巧。
低手和高手的区别,在于后者的长期持续的改进迭代。而低手可能有各种低水平的陋习,形成习惯后很难改,甚至根本不知道,或者有点模糊的感觉,但没有条件和意志力去进入一个迅速迭代改正的良性循环。
从低手到高手的转变,一定不能一个人闷头傻练,否则大概率是在某个局部极值附近打转转。一定要走出去,到开放的世界去做各种测试,频繁获得各种反馈,学习各种新的技巧。那种传说中的很少和外界交流的"深山老林的武林高手",基本可以肯定是瞎吹牛,不符合常识。
所谓高手,基本上就是说在某个相关技能上,他的大脑记忆的存储量,是新手的很多倍。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都能迅速拿出 N 套剧本来应对,因此看上去举重若轻。而新手往往遇到一个稍微复杂的情况,就不知所措,卡壳完蛋。
网友评论